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普创作大赛:2000余名青少年选手如何将创意变为现实?  第1张

12月28日,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普创作大赛在永川职业教育中心盛大启动。该活动吸引了753支队伍及2000余名青少年参与。此次盛会不仅是重庆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聚会,而且还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搭建了舞台。

众多赛项引人注目

本次活动包含任务挑战赛和智能设计赛两项学生竞赛活动。任务挑战赛中的大国工匠赛项对参赛团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他们熟练掌握切割、打磨等制造技能,并制作出能够远程控制的小型车辆。这一环节不仅考验了选手们的手工操作能力,还评估了他们对机械原理的掌握程度。智能设计赛则强调选手在模型搭建、电路设计、编程以及卡片选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目的是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创作。这些竞赛项目内容多样,对选手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挑战。

该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的舞台。在任务挑战赛中,选手们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工艺技能。而在智能设计赛中,他们得以展示编程和智能设计方面的能力。这一过程让参赛者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操作。

选手面对挑战展现潜力

面对比赛中的一系列挑战,选手们依靠出色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功克服了重重障碍。以智能设计赛的胡宸豪同学为例,他来自重庆市渝北区长安锦绣实验小学。起初,比赛让他感到极度紧张,面对第一题时甚至显得无所适从。但经过调整心态,他冷静思考,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多次试验,最终使报警灯按照既定规则闪烁。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选手们在压力下依然具备出色的应对能力。

付皓宇,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比赛中向评委展示了其作品。他不仅详细介绍了作品,还亲自操作演示。此次比赛让他学会了快速识别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提升了动手和思考能力。众多参赛者将创意成功转化为实际成果,他们在克服困难中不断进步,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巨大潜力。

大赛举办目的明确

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普创作大赛:2000余名青少年选手如何将创意变为现实?  第2张

胡斌,重庆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强调本次赛事旨在构建一个展示舞台。这一平台特别为青少年科普创作才能的展示和学习经验的交流而设立。目前,青少年们普遍面临缺乏展示科普创作成果的合适场所的问题,而此次大赛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另一方面,该赛事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早期培育显得尤为关键。这样的措施,对于培养众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具有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作用。

主办方的期望

周绍新,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普及部部长,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言。他表示,组委会为年轻科学探索者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感到自豪。此平台犹如科技发展的沃土,培育着少年们的科技梦想,助力其不断健康成长。

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一代投身于科技创新领域。考虑到我国科学教育的不断进步,迫切需要新的动力,而青少年无疑是这一新动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普创作大赛:2000余名青少年选手如何将创意变为现实?  第3张

参赛者的收获

参赛者在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加深了对科普创作领域的认识,包括大国工匠项目中展示的制造技术,以及智能设计领域中涉及的电路设计和编程知识。

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均有显著提升。胡宸豪展现出从紧张到从容的转变,付皓宇在竞赛中学会了处理问题的策略,这些非技术性能力对他们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赛的积极影响

本次赛事显著推动了重庆青少年科技发展。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聚焦于青少年科普创作。预计此举将促使更多学校加强相关课程设置和学生技能培养。

社会将营造出一种推动科技创新的积极环境。人们将意识到青少年在科技领域拥有卓越的才能和巨大潜力。这种认知将促使社会各界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此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否激发了您对科技教育领域的深入反思?我们衷心邀请您给予点赞与分享,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