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在残疾人保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规划中的162项重点项目已实现95.1%的完成率。其中,多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和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康复服务成果显著
宁夏已连续五年在基本康复与辅助器具服务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覆盖了31.8万残疾人,实现了康复服务普及的重要目标。此举标志着该地区在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加大投入,确保了大量残疾人能够接受必要的康复治疗,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医护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运用先进的康复技术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宁夏在康复服务领域实施了全面规划和有效执行。不仅涵盖了基础康复服务,还积极涉足前沿项目,持续拓宽服务内容和领域。针对各类残疾人,制定了专门的康复计划,显著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进步。
就业工作成绩突出
宁夏地区残疾人新增就业人数达23186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有23675人。该区就业工作已连续多年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其经验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宁夏为残疾人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和优质的职业培训资源。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紧密协作,致力于打造适宜残疾人的工作环境,并在就业培训及实际就业的各个环节严格把控。
用人单位如企业纷纷响应倡议,对残疾人提供更广泛的就业包容性,促进其融入职场。残疾人自身亦表现出积极态度,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工作需求。这一现象形成了一种多赢局面,残疾人得以实现个人价值,企业得以扩充人力资源,社会亦变得更加和谐与包容。
补贴提标保障残疾人生活
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上调,生活津贴增至每人每年1380元,护理津贴增至1560元。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活困难补贴由每人每月110元增至115元,重度护理补贴则由120元增至130元。此标准调整将有效缓解残疾人的经济压力,减轻其生活负担。
政府通过提升补贴额度,展现了其对残疾人生活保障的重视。此举确保了更多资金用于残疾人的日常开支和康复医疗服务。补贴标准的提高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宁夏地区整体发展提升,残疾人福利待遇亦随之逐步增强,充分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
医疗康复项目取得进展
宁夏盲人按摩医院前期准备工作已大致完成,预计将于2024年年底动工。目前,针对7至17岁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教育和融合救助项目正在进行中,已有两家试点机构为160名儿童提供了帮助。此外,宁夏地区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和人工关节置换救助项目亦在同步推进。
项目进展表明,在医疗康复领域,对各类残疾人群的覆盖正变得更加广泛和丰富。通过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康复相结合的援助,有助于他们未来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对于脑卒中患者、关节置换需求者等特定群体,有针对性的援助有助于恢复其部分身体功能,增强生活自理水平。
预防帮扶全面覆盖
对残疾人家庭开展三类监测户的帮扶工作,共为4557户家庭制定了5355项帮扶措施。这些措施中,已有5429项得到实施,投入资金达1116.27万元。通过帮扶,每户残疾人的平均收入增加了2450元。此外,已建成118个“残疾人之家”,覆盖了54%的乡镇和街道。在预防措施方面,已制定实施方案并在银川进行试点。
帮扶工作全面覆盖,涵盖监测对象及普通残疾人家庭。实施多项帮扶措施,有效改善了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状况。设立“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交流活动的平台,有助于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在残疾预防领域,通过试点积累经验,旨在更广泛地推广。
残联服务现代化建设迈进
构建残疾人服务“一站式”平台,助力“宁夏智慧残联”首期投入运营,目前已处理1734项事务,在全国残联系统中率先实现高效运行。同时,已设立16家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活动积分兑换超市。
宁夏残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提高了服务效能,简化了残疾人办理事务的程序。积分兑换超市的设立,激发了公众助残扶弱的积极性。此举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扶残事业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风气的积极向上。
宁夏在残疾人保障领域尚有优化空间,您认为有哪些方面有待提升?欢迎点赞、转发并留下您的看法,共同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