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湖南见证了不平凡的事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个承载着深厚红色历史的地点,举办了“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的启动仪式。该课堂由众多力量共同构建,仪式当天举行了开课及授牌活动,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不容小觑。
启动仪式详情
25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洋溢着热烈气氛。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兼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亲自宣布“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正式开课,并主持了授牌仪式。活动当天,来自全省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超过200人参与其中。他们不仅出席了启动仪式,还全程参与了思政课堂的学习,并参观了“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主题展览。
启动仪式参与者包括省内各教育阶段代表,构成了一支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队伍。这一现象反映了思政课堂计划覆盖全省中小学生,并从各个教育阶段着手实施思政教育的坚定意愿。
大思政课堂打造方
“第一师范”的思政课堂成果非一人之力所能达成。该课堂是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以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共同协作打造的。参与主体众多,这体现了在资源整合、课程安排、教学理念等方面的综合创新。通过这些部门和单位的紧密合作,思政课堂得以稳固发展,汇聚了各方的优势,从而使得课堂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
青春课堂形式
大思政课堂包括青春课堂与红色讲堂两部分。青春课堂特色鲜明,提供沉浸式教学体验。通过互动式体验和跨越时代的对话,为学生打造既教育又娱乐的学习环境。比如,学生可以换上五四时期的学生服装,仿佛经历了一次时空穿越。他们跟随寻找朋友的青年学生,体验开学典礼、修身课程等活动。此类课程强调参与感,使学生深入感受当年学子的学习与交友经历,体会革命先辈确立信仰的成长历程。
这种沉浸式课程与常规思政教学不同,它能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它使得思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摆脱了单调乏味的印象,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增强思政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红色讲堂形式
“第一师范”的红色讲堂独具吸引力。讲座选择在历史悠久的文物旧址进行。这一地点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通过邀请名家进行讲座、举办红色故事会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旧址举办讲座,学生们能直观地体验到当年的氛围,对红色故事和革命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教师在历史遗址上讲述革命往事,每一块砖石似乎都承载着往昔的记忆。这样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们深刻感受革命历程的艰难与壮丽,从而将红色文化精神深刻铭记于心。
对全省学生开放
每周,该思政课堂向全省的大中小学学生全面开放。这一举措为全省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思政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子们均能获得高质量的思政教育机会。
城市儿童与偏远乡村学子均能利用此平台深入掌握思政内容,体验红色文化。此举有助于减少思政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促进全省范围内形成积极的思政教育环境。
省内其他大思政课
湖南省近年来在思政教育领域持续发力,成功推出了“我是接班人”、“我的韶山行”、“岳麓书院”、“奋斗青春号”等一系列大型思政课程。这些课程从多个视角切入,致力于思政教育的开展。例如,“我的韶山行”课程使学生能够从毛主席的故乡体验到红色文化的起源地,而“岳麓书院”课程则让学生在千年学府中寻找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的交汇点。
这些课程与“第一师范”的思政课堂共同构成了湖南省全面思政教育体系的基础架构。
审视湖南“第一师范”思政课堂的启动历程,我们见证了该省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不断努力与革新。对此新型思政教学模式,您有何见解?不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吝啬您的点赞与分享,以支持本文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