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正积极尝试空中绿化模式,立体绿化项目成果斐然。到2024年,实际完成的立体绿化面积已超过年度既定目标,且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了显著进步。这些成果背后包含众多亮点,值得深入研究与分析。
年度目标超额完成
2024年,上海市在立体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市绿化市容局数据显示,全市立体绿化覆盖面积已达到43.7万平方米。这一面积已超过40万平方米的年度建设指标。这一成就反映了上海在拓展生态空间方面的坚定意志。此举无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这一发展势头,上海有望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200万平方米的立体绿化新目标。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的立体绿化面积已达到172万平方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立体绿化项目的实施展现了城市资源高效利用的态势。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通过在建筑外墙等部位进行绿化,可以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积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绿化面积比例。
立体绿化形式多样
立体绿化涵盖了多种形式。主要分为屋顶、垂直、边缘和棚架四大类。这些绿化形式能够适应不同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需求。比如,屋顶绿化适用于建筑顶部,不仅提升了外观,还有助于隔热降温。垂直绿化适用于高楼外墙、桥梁立柱等垂直结构。边缘绿化为建筑边缘增添了活力。棚架绿化在公共设施棚架和小型建筑搭建等场景中发挥作用。这些绿化方式相互配合,使城市空间的绿化更加全面和多彩。
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延伸到所使用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同绿化形式所采用的植物,根据地区特点、朝向、光照状况以及功能需求等因素,展现出明显的区别。
聚焦市民生活空间
2024年,立体绿化项目将聚焦于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和区域。例如,桥墩、体育场馆围栏、公共厕所墙面、变电站外观、高架桥下方区域以及交通枢纽上方的绿化工程,均被纳入优先推进的范畴。这些措施旨在让市民在日常生活多场景中得以欣赏绿色景观,感受生态魅力。
市民日常出行所经过的高架桥底部,原本是单调的灰色混凝土构筑。现在,经过绿化升级,该地带重现生机。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城市风貌,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市民出行时的环境舒适感。
黄浦区馨园绿化
黄浦区馨园的绿化布局别具一格。该园选用安吉拉月季作为主要植物。安吉拉月季自然生长,营造出层次分明的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园区呈现出立体而丰富的绿化景观。此举不仅体现了绿化空间的合理运用,还为城市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景观特色。
该景观设计为城市带来了亮丽与生机。从视觉角度分析,月季花景的布局得当,为游客或行人提供了审美享受。这种设计不仅具备观赏价值,还体现了现代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即从单纯的植物种植向景观艺术融合的转变。
静安区上海家具城绿化
上海家具城顶部的绿化设计独特。该设计灵感来源于宋代的七巧板,植物的选择同样显示出巧思。设计中主要运用了如火焰南天竹、水果蓝等大片观赏灌木,构成了景观的核心。同时,点缀了佛甲草、宿根福禄考等多年生地被植物,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视觉效果。
垂丝海棠等小型乔木被种植在建筑立柱周边,这一做法使得绿化景观呈现出简洁且鲜明的特点。该案例反映出,在城市商业建筑的屋顶绿化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与植物景观,可以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
多种成功案例展示
徐汇的中山医院屋顶绿化工程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在保证建筑结构稳固和承载力的前提下,选择了红叶石楠、红花檵木、金叶女贞球、造型罗汉松、杜鹃、茶梅等特色植物。设计理念坚持四季常绿、三季开花、移步换景。该屋顶花园不仅提升了医院环境,还成为医院的一大亮点。
位于上海长宁区西郊的百联购物中心,其建筑外墙、入口及立柱上的绿化植物与建筑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环绕层叠的“飘带”景观。该购物中心屋顶花园集多功能于一身。虹口区的上海教育电视台屋顶绿化项目,则创造了一个空中花园式的休闲空间,植被分层布局,层次感鲜明。这些案例表明,立体绿化在上海各区域的建筑中均能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空间。您是否在身边也发现了类似的立体绿化案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并点赞以支持我们为您提供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