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大修圆满结束,32天奋战为春运保驾护航  第1张

近期,成昆铁路的换岔施工项目传来喜讯。在12月24日的晚上大约10点,弯丘站最后一组道岔的更换工作顺利完成。这一32天的施工任务就此圆满落幕,对确保今年冬季及明年春运期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成昆铁路基本情况

1970年,成昆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其走向为南北。该线路始于成都,穿越岷江和青衣江,途经峨眉,沿大渡河而行,横穿大小凉山,总长达到1096公里。作为西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和重要的出川通道,它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以及三线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新成昆铁路的开通并未使老线路退出历史舞台,它依旧负责运输货物列车和“慢火车”,保持着繁忙的交通态势。

尽管新成昆铁路分担了部分压力,但老成昆铁路的某些设施已显老化。因此,本次换岔工程显得尤为关键。这一工程直接影响到老成昆铁路在运输功能上的安全性和效率。

强大的施工阵容

自11月22日起,成都工务大修段开始施工。该段组织了多股力量,其中包括4个换岔主体施工车间和5个辅助生产车间。在人员配置上,共有1200多人参与,机械设备超过100台。针对德昌至攀枝花区段的12个车站及72组道岔,实施了成组更换,旨在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投入大量人力与设备,旨在确保在既定时间内高效完成岔道更换,进而提高沿线铁路设施的质量,确保公众出行及货物运输的流畅性。

成昆铁路大修圆满结束,32天奋战为春运保驾护航  第2张

施工的安全保障组织

成都局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该集团在西昌设立了现场指挥部,并有多部门如施工办、运输部等参与其中。此外,还成立了现场协调组、安全监督组和质量监督组。这些小组每日密切关注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协调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些组织如同施工现场的众多监督者,严密监控施工各阶段,有效预防事故,保障工程按预定进度推进。

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把控

成都工务大修段在施工过程中,特别关注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例如,在施工组织和挖掘机使用等方面,他们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并采用了“一岔一案”等多种控制措施。

成昆铁路大修圆满结束,32天奋战为春运保驾护航  第3张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施工效率,防止因某一环节疏忽造成工期延迟或安全隐患,实现施工的全面监管。

多单位协作保障施工

成都工务大修段在工电供一体化施工的关键环节,主动与多家单位进行沟通。这些单位涵盖车务、电务、供电、车辆和设计等,确保了技术交底和现场复核的准确无误。

每个施工环节均对整体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多单位合作,能够融合不同资源优势,协同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施工工艺攻克难题

岔线施工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包括道岔位置调整和邻近线路车辆流量大等问题。成都工务大修部门的主管负责人表示,持续改进施工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他们进行了现场勘查,不断改进施工流程,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已顺利完成了丙谷站和桐子林站等关键道岔的施工任务,并为未来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些经验对于成昆铁路的后续维护极为有益,同时,它们也为其他铁路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

您认为此类大规模铁路建设在哪些细节上仍有改进空间?期待您的宝贵意见、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