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通州区新华联家园南区,居民们向杨庄街道及社区工作者赠予了锦旗。这一温馨场景源于长期困扰的垃圾中转站问题得以解决,居民们得以重新享受到清洁宜居的生活环境,摆脱了垃圾站带来的脏乱与恶臭。
垃圾站曾经的困境
新华联家园南区于2001年落成,其31号楼东南侧的垃圾站是该小区唯一的垃圾中转点。该站点需处理超过7000名居民的生活垃圾。每日,11个垃圾桶站产出180余桶垃圾。当垃圾溢出后,便被运至中转站暂存,这导致31、32号楼的居民饱受恶臭之苦。居民王女士表示深受影响,并多次提出拆除垃圾站的要求。尽管如此,由于垃圾站最初规划时不可随意拆除,且在特定情况下其存在是必要的。
该垃圾站长期未实现实质性整治,环境状况持续恶化,脏乱不堪、恶臭弥漫已成日常。居民们被迫长期忍受恶劣气味和卫生条件,生活品质显著下降。
街道的多种尝试
自2022年9月份开始,杨庄街道开始致力于处理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了多种设想,其中包括对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然而,由于小区公共空间有限等现实因素,封闭式改造、拆分中转站、增设新中转站等计划均未能实现。尽管面临挑战,街道依然没有放弃改善环境的努力。
该街道充分认识到该问题对居民生活的重大影响,因而持续探索并实施多样化措施。社区书记刘洪娟及工作人员持续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这一行动体现了街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坚定决心。
多方协调研讨
街道及社区举办了吹哨报到会议。会上,区住建委、规自委、城管委等相关部门以及京环公司和小区物业管理方均被邀请参加。与会各方就垃圾中转站周边存在的卫生、气味、噪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此次会议是一次多主体参与的协调活动,各参与者积极发表意见。
各部门在处理垃圾转运站问题时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次研讨有效汇聚了各类资源,共同绘制了最大的团结圈,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建立日产日清机制
街道与社区联合小区物业管理方,设立了每日清运垃圾的规范流程。物业管理方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每日进行四次垃圾的集中处理。这一流程显著提升了垃圾清运的效率,缩短了垃圾的滞留时长。此举首先解决了垃圾桶在垃圾中转站露天堆放的问题。
建立这一机制是解决垃圾中转站问题的关键举措。居民们开始感受到改善的迹象,周边环境亦逐渐显现出积极的变化。
全面升级改造
区发改委批准了街道城市办申报的小微工程改造项目,并为其提供了资金保障。据此,垃圾中转站启动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内容包括:在储存垃圾桶屋内安装新风系统以消除异味;增设雨水箅子以确保污雨水能顺利排出;对中转站地面及便道进行翻修,并更换了变形门;此外,还增设了红砖景观墙和海棠树池,以提升中转站的整体美观度。
这些改进措施具体且成效显著。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摆脱了污水横溢、恶臭弥漫的困扰。
改造后的居民反应
自12月初改造完毕,经过半个月的运行,成效开始显现。居民普遍感到满意,之前那脏乱不堪、恶臭弥漫的垃圾中转站现已焕然一新。为了表达对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居民们赠送了锦旗。
该锦旗代表着对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居住环境改善的喜悦。您是否期盼自己居住的社区也能拥有如此周到的街道服务与社区团队?欢迎点赞、转发并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