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高度重视环保和生态价值转化的背景下,丽水市推出“生态清单”计划,这一举措无疑成为一大亮点。该清单对当地的生态产品和资产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公开,展现出显著的创新性,并对全国具有示范效应。
中国两山学院的关键贡献
丽水(中国)的两山学院在推动当地生态价值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自2019年丽水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以来,学院持续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学院负责GEP核算工作,并参与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这一全国首部地方标准的制定。学院积极汇总和提取全国典型的价值转换案例,助力地方及全国生态价值转换工作的进展。此外,今年工作年会上公布的各项清单亦为学院研究的关键成果。这些成果为丽水的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支撑。学院以本地为基点,辐射全国,如为全国各生态区域的产品价值核算提供了参考范例。
丽水的生态产品分类
发布的清单内容详实,分类清晰。《丽水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分类细致,包括林产品、中药材等八类物质供给内容。调节服务类别中涵盖了水源涵养等八类。此外,文化服务类别中还包括生态旅游等五类。针对《丽水市气象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气象相关生态产品被进一步细分,设有六个一级指标,如气象景观等。二级指标达18个,例如云海云雾等。还有40个三级指标,涉及古堰等地域特色元素。这种详尽的分类全面展现了丽水丰富的生态资源,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气象相关,均涵盖其中。这表明丽水对各类生态资源有了明确的认识,为今后价值转化提供了条理清晰的规划蓝图。
丽水的生态资产情况
丽水市在生态资产方面资源充沛。《丽水市生态资产目录清单(2024年)》揭示了其包含8大类超过70项生态资产类型,涉及森林、农田等多种类型。这些资产对人类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构成关键的生态经济资源。这一发现凸显了丽水生态资源的巨大潜在价值,宛如一座待开发的宝库。例如,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望带来旅游、木材、林下经济等多种收益,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并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列举的三大难点突破
自2019年起开展试点的丽水市,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过程中遭遇了众多挑战。该市致力于生态保护、增值、变现的全程一体化,主要针对评估、担保、交易及变现等四个关键难题。由于过去缺乏成熟的评估模式,丽水积极探索并尝试解决评估难题。担保和交易难题成为生态产品价值进入市场的两大壁垒,丽水持续努力寻求突破。变现难题直接关系到生态资源能否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收益。丽水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为“山水林田湖草”赋予了价值标签,并找到了转化途径。例如,农村的山林资源得以通过合理估值吸引投资开发,从而开启交易通道。
对全国的示范意义
丽水的这三份“生态清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欧阳志云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些清单的逻辑结构明确,各级目录设置合理。它们不仅全面包括了关键的生态产品和资产种类,而且对全国范围内的探索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众多地区致力于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背景下,丽水为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体系提供了坚实保障。其他地区可以参照丽水的做法,梳理自身的生态资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例如,一个生态资源丰富的南方丘陵地区,可以借鉴丽水在产品类型、资产类型等方面的模式,开启自身的生态价值转化之旅。
未来展望与民众期许
丽水发布这些“生态清单”标志着初步的进步。丽水未来需持续努力,进一步完善清单内容,包括更精确地评估各类生态资源的价值,以及如何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当地居民期待这些清单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和生活环境改善,如生态旅游发展成熟后,有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读者们,在丽水后续的价值转化过程中,您认为最应关注的焦点是什么?欢迎您积极留言、点赞并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