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冬至将如期而至。从冬至至小寒、大寒,这段时期为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段。这一时期,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同时,养生要点也尤为关键。其中,不乏值得关注的要点。国家卫健委的举措,亦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国家卫健委发布会

冬至来临,四位院士揭秘冬季养生秘诀,教你如何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高发季  第1张

12月20日,冬至临近之际,国家卫健委举办了“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发布会。活动在北京举行,卫健委高度重视民众在此时段的健康状况,故特别邀请了四位院士出席。这四位院士在养生及疾病预防领域拥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提出的建议涉及冬季养生多个关键方面,对公众具有显著指导价值。众多民众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关注发布会内容,期望获取有助于健康过冬的实用信息。

呼吸道疾病高发原因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易发的时期。王辰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指出这一现象由多方面原因导致。气候因素中,冬季的寒冷和干燥条件有利于病毒和细菌的生长。此外,人群的密集活动,如节假日聚会,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普通感冒虽常见,症状通常不严重,但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可能导致症状加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提升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据北京某医院近期数据显示,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数较其他季节明显上升。

不同病情的应对策略

对于呼吸道疾病,治疗措施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有所区分。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例如上海的居民,可以选择在邻近的社区医疗机构就诊并获取药物,随后在家休息。然而,对于病情恶化或本身患有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力衰竭等高风险疾病的患者,必须迅速前往如协和医院等大型医院接受治疗。在北京的一家大型医院中,由于部分患者对病情重视不够,导致病情延误,因此,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呼吸道病原体地域特征

病原体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徐建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提到,研究数据显示,大约有30多种病原体能够引发呼吸道感染,其中十几种较为常见。例如,在南方省份如广东,鼻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是主要病原体。而在北方省份如黑龙江,肺炎支原体、鼻病毒和腺病毒等则是主要病原体。掌握这些病原体的特征,对于各地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部分南方城市已据此加强了对公共场所鼻病毒相关防控措施的实施。

预防呼吸道疾病建议

徐建国院士提出了多项呼吸道疾病预防策略。在成都,众多居民,不论年龄,冬季都会增加户外锻炼。人们普遍重视个人卫生,疫情后许多人养成了勤洗手等良好习惯。室内环境的改善,如定期消毒和通风,也受到重视。此外,院士强调,老年人和儿童接种疫苗是关键预防手段。在浙江部分社区,为老年人和儿童设立了流感疫苗接种专场,显著增强了当地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冬季与心血管健康

王建安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提出冬季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可能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间接影响。特别是中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心血管问题的风险增加。同时,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其风险同样较高。王建安院士提出的建议具有实用性,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东北地区的居民会将室内温度控制在温暖范围内。外出时要注意保暖,例如山东市民在冬至后外出时都会穿戴得非常严密。此外,增加室内运动等措施也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有效手段。

冬至养生需注意多个方面。朱立国院士指出,养生应遵循“冬藏”原则。饮食上,应着重于补肾和温阳,以提升体力。在日常生活,要特别关注关节保暖,如膝关节、踝关节等。运动上,适宜参与太极拳、八段锦等放松性活动。在北京部分公园,每日清晨均有众多老人练习太极拳。使用艾叶、花椒等温通药材泡脚也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方法。此外,患者可就近选择医院,接受针灸、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以提升生活质量。

各位读者,冬季养生有何独到技巧?期待您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