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众多地区交通现代化进程加速,然而,仍有众多如吴思珍般的菜农依靠乘坐慢速列车来维持生计。这些故事中体现出的坚持与进步,引发了人们深度的思考。
菜农踏上慢火车
11点26分,黔东南州凯里市湾水镇翁当村的吴思珍在加劳站登上了5639次列车。在她的车厢连接处,摆放着两筐蔬菜。吴思珍并非唯一,她所在村子的众多菜农也常乘坐这趟列车。我国类似5639/5640次这样的慢速公益列车众多,自1997年起便在运行,为沿线村庄如翁当村等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服务。
吴思珍的生活与这趟列车紧密相连。她携带自种的新鲜蔬菜,踏上旅程,这一习惯已持续了16年之久。
家庭状况的转变
2008年,吴思珍家庭遭遇困境。其公公年迈,大儿子年仅三岁。家中居住条件简陋,仅有一间不足60平方米的老旧木屋。丈夫在煤矿工作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生计。在此背景下,吴思珍选择回家照顾家庭。面对生活压力,她观察到村里妇女通过赶火车卖菜获得收入,这一现象让她看到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契机。由于她擅长种植蔬菜,这成为她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一条可行途径。
自那时起,她投身于蔬菜销售。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家中购置了新的家电,并建起了两层楼的砖瓦房。这些变化均是她不懈努力经营蔬菜生意及列车运营带来的积极影响。
进城卖菜的历程
吴思珍抵达了位于凯里火车站1公里外的清江路。尽管身高不足一米五,她却能够熟练地挑着装有百斤左右的箩筐走在队伍前列。在缺乏固定摊位的日子里,她一天的收入仅几十元,扣除车费后几乎无利可图。2019年9月,凯里市综合执法局牵头,与街道合作设立了65个免费农产品进城入市便民销售点。
销售点根据列车时刻表安排营业,时间从午展11点30分持续至下午4点。此举显著提升了菜农的销售状况。吴思珍如今仅需半小时即可售出大部分蔬菜,收入超过200元。
吴思珍的日常收入
吴思珍每周至少三天前往城市售卖蔬菜。她的日收入通常在300元左右,累积下来,每月最低可达3600元。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她凭借不懈的努力赚取了可观的收入。这些收入源于她每一分每一秒的辛勤付出,从报价到递送塑料袋,再到称重和收款,每个步骤她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这些收入助力了家庭的成长,使其从极度贫困走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成为家庭日益改善的物质基础。
收获与期待
吴思珍历经多年售卖蔬菜,家庭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她进一步开垦了数亩荒地,种植菠菜、胡萝卜等蔬菜,确保了全年蔬菜供应。家庭生活的转变,与她的辛勤付出密切相关,同样也与那趟提供蔬菜销售机会的慢火车密不可分。
她的面容上显现出满足与憧憬。长子学业优异,即将参加明年高考,她憧憬着全家人将送他赴外地上大学,拓宽视野。因此,她计划继续乘坐火车贩卖蔬菜,以增加收入。
菜农眼中的未来
大约在下午两点,吴思珍手持空篮离去。下午四点十一分,5640次列车抵达凯里车站,她于候车室内开始核算所得。与过往十六年如一日,吴思珍等菜农将继续过着类似的生活。
吴思珍等菜农依靠这趟慢火车及城市销售点谋生,同时努力为家庭带来希望。若慢火车路线变动或城市销售政策调整,将对吴思珍及其他菜农产生何种影响?欢迎读者积极留言、转发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