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凌晨5时51分,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发生山体滑坡,导致44人不幸遇难,经济损失约为1.45亿元。这一灾害令人深感悲痛。目前,调查结果已公布,其中多项细节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灾害损失惨重

2024年1月22日,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遭遇山体滑坡重创。当天凌晨5时51分,宁静被无情打破,灾害夺走了44人的生命。经济损失亦不容忽视,高达1.45亿元。52户家庭381间房屋被埋或损毁,众多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每个数字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悲痛的故事,人们的生活轨迹被彻底颠覆。

山体滑坡的冲击力显著,滑坡体积达16万立方米,瞬间发生。在灾难发生前,该区域气温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最高温度达到22摄氏度。这一气温变化可能对山体稳定性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此次悲剧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采煤活动无关联

调查结果显示,此次山体滑坡与采煤行为并无直接关系。调查工作全面深入,包括对村民的走访询问、滑坡后进行的五次现场勘查、无人机飞行监测、LiDAR技术测量微地形变化等多种方法。此外,还利用了自2022年1月起收集的117期卫星雷达遥感数据,通过地表InSAR技术进行变形观测,在滑坡源点周边100米范围内未检测到采煤引起的地形变形。

同时,山体滑坡现象呈现上软下硬的特点,且地下仅存一层煤已被开采,这些特征并不符合采煤引发滑坡的基本条件。此外,在滑坡发生前,采煤作业区地表并未出现破坏或变形现象,这些事实均有力地表明采煤活动与滑坡事件无直接关联。

裂缝与滑坡无关

村民反映事发前山体出现裂缝,对此,调查评估报告进行了详细调查。灾害点附近的山体裂缝位于塘房镇凉水村齐心村民小组的后山洪家皮坡。2023年12月13日,相关部门接到了裂缝的报告,并于12月14日进行了现场调查,确认了多处裂缝的存在。

在“1·22”山体滑坡事件发生后,对该裂缝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其距离滑坡源区大约100米。同时,周边地区并未出现滑坡灾害。经过现场实地考察和走访当地居民,确认该裂缝与此次滑坡灾害并无直接联系。

滑坡形成原因

滑坡的形成由多种自然因素所导致。该地区地形地貌薄弱且坡度较大,岩层结构中存在发育的节理,这些因素均构成了滑坡发生的自然条件。在特定地形地貌中,山体稳定性相对较弱,一旦环境出现微小波动,便可能引发灾难性事件。

该地形形成历时已久。长期的风化、冻融等自然力量作用,使得山脉逐渐陷入不稳定状态,终酿成此次不幸事件。

政府部门问题

足够认知不足,对“长期趋稳”的复杂地形认识不够。研判能力有待提高,昭通市和镇雄县在灾害预防上存在不足。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风险防控意识较为薄弱。

镇雄县未能充分吸取2013年果珠乡“1·11”山体滑坡的教训,这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巡查和排查的专业力量发挥,导致其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拉网式排查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标准不统一、排查不准确等问题。

事件带来思考

山体滑坡事件向公众发出了警示。各地政府需审视并改进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的体系。如何精确评估不同地形地貌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不仅是发现隐患的必要,还需保证排查的规范性和精确性。

各位读者,请问您所在区域是否面临类似的地形挑战?对于政府如何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您有何见解?欢迎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踊跃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