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中和镇内,坐落着一个充满魅力的地点。该区域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表面看似荒芜,仅有一座石碑孤独地矗立。尽管如此,它却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纷至沓来。这里便是桄榔庵遗址,位于东坡附近,曾是苏轼在儋州的“两亩三分地”,因此拥有独特的吸引力。

遗址所在环境

该地点位于儋州市中和镇的桄榔庵遗址周围。该区域农田茂盛,牛群在此悠闲地吃草、漫步。被围墙所围的这片土地,正是桄榔庵遗址。此地风光旖旎,田园景色与牛群的闲适、农田的翠绿相映成趣。正值第二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暨第十四届东坡文化节圆满落幕,遗址以考古与展示区的形式对外开放,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探寻其神秘面纱的良机。

入口木牌介绍

桄榔庵遗址入口处,一块木牌静默地见证着岁月流转。木牌上的文字,向游客便捷地展示了桄榔庵的历史概貌。这些木牌,标志着游客探索之旅的开始,揭示了这片土地丰富的历史变迁。它们静立入口,仿佛无声的引路人,引导游客走进东坡往日的日常生活。

东坡建桄榔庵

东坡在儋州流放期间,生活颇为困苦。起初,他寄居在一所破旧的官驿。不久,董必武将东坡及其子逐出官舍。无家可归的东坡在昌化军使张中和当地百姓的帮助下,于城南的桄榔林中搭建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并命名为桄榔庵。这段经历体现了东坡在困境中依靠民众支持,得以安定生活,凸显了他与当地百姓之间深厚的感情联系。

遗址历史变迁

史料记载,桄榔庵在宋末遭受损毁。尽管如此,后世对东坡的敬仰促使他们不断在遗址举行纪念活动。元代设立苏公祠,清代则将其改造为桄榔书院。遗址内的《重建桄榔庵记》石碑,经风化侵蚀,裂纹明显,文字多已模糊。这块石碑见证了遗址的历史演变,亦展现了历史遗迹所承受的岁月摧残。

东坡居儋生活

东坡的《新居》一诗描绘了他过往的居住岁月。在那三年的居住期间,他没有陷入低谷,反而在吟咏诗歌、结交好友、亲自耕作中找到了乐趣。与此同时,他坚持写作,创作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等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可以想见,桄榔庵曾是东坡讲授学问、撰写书籍、与友人热烈讨论的繁忙场所。

揭秘千年遗址:苏东坡儋州故居,文人墨客的朝圣之地  第1张

遗址如今新貌

东坡桄榔庵焕然一新,纪念馆已落成。纪念馆侧畔,新栽桄榔树,增设茅屋、牛栏等设施,生活场景逼真重现。游客仿佛穿越至古代,亲历东坡儋州生活,深刻感受彼时文化氛围与东坡精神。

您对桄榔庵遗址开放可能带来的文化及经济效益有何看法?欢迎点赞、分享,并踊跃参与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