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老旧小区居民面临楼上下行难题,颇为不便。现今,电梯虽已普及,但“公交式电梯”这一新式模式对众多居民而言仍较为陌生。此举既孕育了新的期待,亦伴随诸多待解疑问。
裕园公寓的加梯困境与转机
1998年建成的裕园公寓,为一座老旧的多层住宅,原无电梯设施。至2022年7月,随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推进,居民对加装电梯的需求日益迫切。该楼共有63户居民,其中一层有9户,众多住户的参与使得资金筹集方案难以达成一致,进而陷入了加梯的困境。该楼中的五幢建筑符合“公交式电梯”的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在考虑住户的房屋租赁、出售等需求上更为周到,允许住户不必长期支付费用,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化设计。
在众多老旧小区中,裕园公寓的情况具有普遍性。这些小区普遍楼层较高,居民众多。然而,当传统加装电梯面临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时,这种新型的电梯模式或许能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对于像裕园公寓这样的住宅,在剔除一、二楼后,剩余的住户数量较多,这有助于确保电梯安装和运营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青荷苑社区的先行经验
上城区采荷街道的青荷苑社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试行了“托管式加梯”模式。该社区的“公交式电梯”已投入使用两年半。目前,社区已摒弃了按季付费的传统方式,转而实施按月和按年付费的新机制,居民可享受无限制的乘梯服务。
杭州西奥电梯现代化更新有限公司上城区负责人沈天翼提供的数据显示,电梯日均使用量约为120次。在277户居民中,约80.5%的住户选择了购买套餐服务,且这一比例在高层住宅中更高。这一现象表明,随着楼层的增加,居民对这种服务模式的支持度也随之提升。不同的支付方式也有效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黄菲居住在5楼,其案例颇具代表性。她频繁于故乡与现居地之间穿梭,采取按月付费的方式,在未居住期间无需支付电梯费用。她每月仅需支付149元,与传统的“先付费后使用”模式相比,经济压力显著减轻。这种付费模式使她在邻里中感受到了一定的优越性。
“公交式电梯”的适用标准
杭州西奥电梯现代化更新有限公司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已考虑成本回收周期。该标准适用于楼层高度6层及以上、每梯至少3户的住宅,且使用该电梯的用户需占支付总人数的60%以上。该标准是基于前期试点项目经验及经济计算结果制定的。
该标准适用于甄别适宜安装“公交式电梯”的住宅区。对于规划完善且符合要求的老旧住宅区,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保证电梯投入使用后的稳定运行。众多住宅区若不满足这些条件,在电梯安装后可能遭遇收支失衡,这对长期运营是不利的。
对住户的实际利好
从经济角度分析,该模式降低了居民的经济负担。黄菲等居民无需一次性支付大量资金用于电梯的安装及后续维护费用。月缴或年缴的支付方式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
考虑使用便捷性,特殊居住状态下,无论是暂不居住还是房屋出租或出售,用户无需继续支付传统加梯的固定费用。该模式确保了电梯的使用与费用支付与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相匹配,兼顾了各类不同居住需求的人群。
新模式推广的意义
该模式对老旧小区的电梯加装工程产生了正面效应。过去,众多小区在加装电梯过程中遭遇重重难题,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公交式电梯”若能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实施,将显著改善居民楼层间的通行难题。
社会层面观察,老旧住宅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将促进城市整体风貌的提升。同时,此举也有利于政府更高效地执行服务居民的职责,并进一步推进安居工程的深入实施。
大家如何看待新模式
杭州部分小区已初步实现“公交式电梯”模式,成效显著。然而,各小区情况各异,部分居民对新模式存有保留。若您所在小区具备相关条件,您是否愿意尝试此模式?诚邀读者在评论区分享看法。如文章对您有益,敬请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