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父子再度减持邮储银行,持股比例下降至4.96%,套现近亿港元  第1张

李嘉诚家族近期对邮储银行H股实施了减仓操作,此行为在金融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了市场的热点话题。众多业内人士正紧密关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减持详情

12月12日,李嘉诚家族及基金会于香港联交所出售了邮储银行2082万股H股,交易平均价格为4.5408港元。此次交易使得其持股比例从5.07%降至4.96%,获得现金约9453.9456万港元。从10月14日至10月30日,他们四次减持邮储银行H股,持股比例从9.03%降至5.97%,累计现金收入达7.33亿港元。这些数据展现了减持的规模和频率。连续减持背后,可能反映出对邮储银行未来发展的某种预期。

邮储银行展现出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和财务数据。至2024年第三季度,该行营业收入为2603.49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增幅仅为0.0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58.18亿元,同比增长0.22%。至2024年9月底,其资产总额累计至167462.65亿元。尽管邮储银行的发展情形表面看来平稳,但其为何频繁受到减持动作的影响?

长实集团回应

10月30日,长实集团发布声明,指出其减持邮储银行股份是李嘉诚基金会日常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此行为并非针对邮储银行的具体运营情况。李嘉诚基金会与邮储银行保持紧密联系。不过,该声明是否能彻底打消市场疑虑,目前尚不确定。

会引起市场波动的大规模减持,从长实集团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为了增强市场对邮储银行的信心。不过,投资者对此可能持有不同看法。

李嘉诚家族情况

李嘉诚现年96岁,被尊称为传奇企业家,长期以来稳坐香港首富宝座。他的子女李泽钜和李泽楷在商界亦颇负盛名。李泽钜负责管理家族的核心资产。李氏家族在香港商业界具有显著地位。他们所采取的任何商业行动,尤其是大规模减持等关键决策,都受到金融市场的高度重视。

自2016年9月邮储银行在港交所挂牌,投资者便开始利用相关票据进行投资操作。当时,他们所持有的11.62%的H股股份,按收盘价计算,其市值已超百亿港元。在此之前,他们对邮储银行的持股量相当可观,而现在正逐步减持,这可能表明其投资策略正在发生改变。

邮储银行上市历程

2012年1月,邮储银行完成了公司制改革,转型为股份有限公司。紧接着,2016年9月,该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随后,2019年12月,邮储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实现了上市。在金融市场的参与过程中,邮储银行的发展态势持续稳健。综合其发展历史来看,从市场角度分析,该行展现出了一定的投资价值。

李嘉诚及其儿子减持股份的行动可能会对市场对邮储银行的信任感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邮储银行需要考虑采取哪些策略,以确保其在市场上的正面形象和地位不受损害。

李嘉诚基金会背景

1980年,李嘉诚基金会正式诞生,其核心目标专注于支持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公益项目。基金会的一切投资和交易活动均致力于达成其慈善使命,且投资收益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从道德层面分析,此做法具有正面价值。

从商业投资的角度分析,邮储银行减少持股的行为与基金会的慈善目标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否会在公众舆论中激起新的反响?公众对于商业与慈善相结合的现象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

减持带来的影响

邮储银行的股价及市场信心可能受到李嘉诚及其子减少持股的影响。在金融领域,主要股东的减持往往引发投资者恐慌情绪。尽管邮储银行具备一定的经营业绩,但能否抵御因持股减少带来的压力,目前尚无明确答案。

投资者在市场中需关注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其投资计划?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如何看待李嘉诚与其子减少在邮储银行的持股?我们期待各界人士提供见解。同时,诚挚邀请点赞、分享,并踊跃在评论区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