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期,住院问题成为普遍感受到的难题。众多患者苦于找不到床位,与此同时,医院内部却出现床位使用不均衡的现象,这一状况亟需得到解决。

住院难与床位资源现状

我国近年来持续努力减轻住院难题,显著提升了各级医院的病床总数。目前,全国病床总数达到1017.4万张,人均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已超过某些发达国家。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医院病床的使用率存在差异,三级医院为91.1%,二级医院为74.3%,一级医院为54.1%,显示出使用不均衡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尽管病床数量在增长,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仍需提升。病床资源未得到最佳利用,是造成住院难的关键因素之一。

多地推行全院一张床模式

为应对住院困难及床位分配不均的问题,北京、福建、海南等地医院启动了“一院共享床位”策略。该策略取消了各病区床位间的界限,将整个医院的床位资源实现共享。比如,患者若需入院,可直接入住有空床位的科室,打破了原有的床位归属限制。这种创新方法从理念上革新了床位的管理与使用模式,使得床位能够在不同科室间自由流动。

新模式带来的双赢

一床难求?全院一张床模式或将破解住院难题,患者福音来了  第1张

“全院一张床”的实施推动了医患关系的变革,由“患者追逐医生”转变为“医生服务患者”。这一变革具有深远影响。首先,显著提升了床位周转速度,之前未被使用的床位得以充分利用。其次,减少了患者入院前的等待时间。过去,患者可能因心仪科室床位紧张而久等,而现在能够更快地入院接受治疗。这种模式对于医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患者及时就诊具有双重益处。

改革措施落地不易

初始阶段往往充满挑战,“全院共享床位”的实施过程并不顺畅。这并非单一科室间的收治,而是涵盖了医疗、信息技术、护理、财务等多个领域的复杂系统。各部门必须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单一部门独立行动难以达成目标。以床位分配为例,信息部门需迅速提供床位数据,财务部门则需妥善处理跨科室收治的费用管理等相关事宜。

措施落地要有温度

实施“全院一张床”计划时,需确保相关措施充满人性化,患者始终处于核心位置。首先,床位分配需优先考虑本科室及危重症患者。跨科室接收患者时,需遵循专业相似、地理邻近等原则,并需患者同意。同时,需安排专科医师和护理团队全程照护,确保查房、诊疗与本科室同质化,避免患者感到被忽视。另外,还需提升护理人员技能,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监管要有力度确保质量

为确保政策持续健康发展,监管力度需加强,医疗质量不容降低。模式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如可能发生患者管理疏漏。部分医疗机构通过实施跨学科收治管理、建立患者管理记录等方法强化管理。同时,针对跨学科治疗患者病情波动,设立紧急救护小组,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这些监管措施保障了“全院统一床位”模式的平稳有序运行,进而提升了民众福祉。

您认为“统一床位配置”的方案是否有望在更多医疗机构中得到普及?期待您的评论参与,并对本文给予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