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的西黑山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向北京和天津分水的关键节点,其地位显著,备受瞩目。该枢纽负责将南方水源分流,这一分流环节承载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分流情况
西黑山枢纽处,南水被分流为两股。一股沿明渠继续向北方输送,目标为北京。另一股则流入长达数里的地下箱涵,目的地是天津。这种分流设计是南水北调工程精密规划的结果。整个流程组织有序,显示出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在南北调水工程中,这种不同输送路径的切换扮演了核心角色。它确保了水资源得以高效且精确地输送到指定地点,满足了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
由明转暗的意义
天津干线在此段转变为地下暗渠。西黑山枢纽地处偏远,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地下暗渠输水具有多方面优势。首先,它节省了土地资源,这在土地资源稀缺的今天显得尤为关键。其次,暗渠输水有助于提升水质,确保人们能够使用到优质水源。南水北调中线西黑山管理处处长李永鑫对此予以肯定。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明渠改暗渠的输水模式,在节约土地和保障水质方面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
工程组成部分
西黑山枢纽工程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节制闸和进口闸等。南水通过两道闸门实现自然分流,其中进口闸主要负责向天津输送水源,而节制闸则负责向北京输送。西黑山进口闸在天津干线上占据关键位置,它是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的起始点,同时也是该干线上唯一能够调节输水量的闸门。此工程布局清晰地定义了输水方向及水量调节方法,展现了设计上的严谨性。
天津方向输水现状
西黑山分水口至天津的设计输水能力为每秒50立方米,若加大流量,则可达每秒60立方米。目前,天津方向的输水流量大约为每秒38立方米,日输水量超过320万立方米。这些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当前向天津输送水资源的概况。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天津当前的用水状况,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在天津供水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
冰期输水保障
在闸门附近水域,可见由钢制浮筒连接而成的链条状物体。该装置系为冰期输水安全而设的拦冰索。冰期输水面临浮冰难题,由于上下游地形高差较大,浮冰结块对闸门造成巨大冲击。拦冰、捞冰和融冰是确保冰期输水安全的三大关键措施。今年,该拦冰索已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筒链长度超过70米,拦截范围更广,效果更佳。此举显著提升了冰期输水的安全保障水平。
工作人员的坚守
西黑山枢纽以地理位置命名,地处山势险峻、气候寒冷之地。自10年前起,输水工作未曾间断。当地3600多名员工坚守岗位,日夜守护。他们每日往返于30多公里的上下班路途,巡渠路程每日数十公里。在节假日期间,他们坚守岗位,而他人则回家休息。在面对极端天气时,他们更是坚守一线。此外,他们高度重视水质安全,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站,每6小时自动检测12项水质指标,并实时共享数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10年来,水质始终保持稳定,为天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各位读者,南水北调项目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然而,诸如西黑山枢纽等关键节点仍遭遇诸多挑战。针对此类重要枢纽,后续保障应从哪些方面加强?期待您的宝贵意见。欢迎点赞、转发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