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发展中,地铁建设扮演着关键角色。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所使用的“新征程号”盾构机备受瞩目。该设备体型庞大,技术参数在行业内处于领先。该盾构机在跨江隧道施工中的进展,成为影响市民出行便捷和城市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关键议题。
工程现状
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的核心部分是盾构机跨越江心洲长江大堤,并自该点启动长江穿越。目前,隧道掘进已超过956米。该线路的起始站是龙江站,终点则是珍珠泉东站,全长约10公里。过江大盾构隧道段从建邺区江心洲中间风井起始,至滨江站结束,全长达3062.6米。该工程施工难度极大,掘进最低点位于长江水面下方68.58米,创造了长三角地区最深过江地铁隧道建设的新纪录。
建设团队公布,工程隧道盾构机成功穿越了十三种不同的地层类型。在施工过程中,需面对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等复杂地层。其中,最大土层厚度达56.7米。这对盾构机构成了重大挑战,同时也揭示了作业环境的复杂性。
盾构机特点
“新征程号”盾构机系为该工程量身定制。该设备重达2100吨,全长120米,直径11.64米。其直径是常规单轨隧道盾构机的两倍。设备集成多项尖端技术,如常压刀具更换系统和高精度气液压力平衡控制技术。这些技术保障了盾构机在水下作业的安全与高效性。特别是“双液注浆”技术,在国产地铁过江隧道施工中应用尚属首次,显著提升了不同地层掘进的安全性。
隧道施工对盾构机的抗压性能及设备密封性提出严格标准。最大水土压力可达7.4bar,即指甲盖般面积需承受约7.4千克压力。这一特性使得“新征程号”所具备的全面先进配置显得尤为关键。
掘进进度与工作情况
“新征程号”隧道已成功推进至第478环,每环直径为2米,总长度达到956米。当前,隧道结构呈“V”字形纵向排列,尚未触及底部。下一步,将需继续挖掘至68.58米深度。在地下大约43米深的盾构机操作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作业。他们必须面对多种复杂状况,穿越不同地质层。盾构工区负责人强调,保障掘进作业的安全与效率并非易事,需要克服地层带来的压力等问题。
在掘进作业中,施工队伍必须留意地层变化对盾构机持续挖掘可能带来的影响。即便配备了尖端设备和先进技术,每推进一小步,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
建设意义
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完成后,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该线路将鼓楼区与江北新区相连,对南京实现跨江一体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城市发展的紧密联系,此线路有效促进了两岸的合作与交流。
该线路将接入地铁11号线,该号线享有“换乘之王”的美誉。接入后,市民将获得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无论是上下班、购物还是休闲旅游,市民在城市交通转换过程中将体验到更高的效率和速度。
面临挑战与应对措施
在工程实施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如深埋地层中盾构机的启动及精确穿越长江大堤的微扰动技术等,都是必须解决的前期难题。即便进入掘进阶段,也存在地层差异可能导致的盾构机压力异常等风险。为应对这些挑战,工程团队采用了盾构机的高科技配置和先进技术。比如,运用高精度气液压力平衡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压力波动。
此外,面对地层复杂性的挑战,双液浆注技术在增强隧道结构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同时亦确保了掘进作业的安全性。这种应对措施成为工程顺利进展的关键保障。
展望未来
掘进进度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距离工程整体完成仍有一段距离。施工进展平稳,我们希望可以避免意外情况导致工期延误。为确保未来施工安全高效,各方需持续投入努力。南京市民对于地铁4号线二期的开通充满期待,期待它能提升出行便利和优化城市交通格局。读者朋友们,地铁4号线二期的落成将如何影响您的日常生活?欢迎留言讨论,并点赞及转发文章,以吸引更多关注南京地铁建设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