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独居老人意外发现量身定制养老方案,街道民政服务站成新宠  第1张

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关注老年群体养老问题,公众亦对其能否获得相应福利政策表示关切。近日,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宣布成立了一项创新举措,即全市首个街道级民政服务站点正式挂牌。

服务站成立初衷

五里桥街道实施此措施,是基于对当前形势的深入分析。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持续增长。例如,李雄老人虽已近八十岁且独自居住,身体尚可,且有家政人员协助家务,但许多老人对福利政策了解不足。调查发现,老龄、儿童福利等民政服务点分散于社区各角落。以往,申请养老相关事宜需前往蒙自路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而咨询残障政策则需前往瞿溪路的联合会。这种分散布局给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街道决定整合资源,设立民政服务站。此举不仅有利于空间整合,更有助于服务资源的集中。

数据显示,先前服务分布不均导致众多老年人需额外行走较远距离。经街道开展调查问卷,超过八成受访者表达了对一处便捷获取信息的场所的渴望。这一调查结果推动了民政服务站的设立。

李老伯的意外之喜

李雄老伯经过民政服务站时,仅是怀着试探的心态步入。他并无具体申请事项,仅是与值班接待人员闲聊。未曾料想,一番闲谈竟带来意外收获。工作人员依据李老伯的具体情况,为他量身打造了养老计划。在窗口服务人员的帮助下,李老伯得以快速完成申请,享受相关政策。这仅是服务站众多成功案例之一。每日,众多咨询的老人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均竭力为他们分析个人状况,确保他们明确了解自身可享有的福利。

部分老年人反映,过去常忧虑无法享受政策红利,如今只需踏入服务站点,便有机会找到契合自身需求的方案。这一变化促使公众对民政服务站点抱有更高期望,周边居民纷纷口碑相传,该服务点的声誉逐步扩散。

一窗受理模式

民政服务站显著特点为统一窗口服务。以往,居民需在不同服务点间辗转以办理不同业务。如今,各民政业务线工作人员在此交替接待。以一位同时需为老人处理养老事宜并咨询残障政策的社区居民为例,他无需再分别前往多处,服务站便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此举既节约了居民的时间和精力,也提升了行政效率。

根据数据统计,过去每月因资料缺失或办理地点不明确导致业务办理失败的案例数量众多。自一窗受理制度实施以来,此类问题显著降低。民政服务站通过内部信息互通和人员协作,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办事便利性。

养老服务包

八旬独居老人意外发现量身定制养老方案,街道民政服务站成新宠  第2张

对于李老伯等老年人,服务站点为他们精心挑选了养老服务套餐。其中包括上门提供助浴服务以及全天候紧急响应。在助浴服务上,工作人员向他们推荐了提供便携式浴缸的商家。这些浴缸清洁卫生,有效降低了老年人独自洗澡时的风险。全天候应急响应服务通过智能感应设备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夜间如遇紧急情况,专业团队将立即做出反应并进行处理。

数据显示,以往老年人因洗澡不慎而受伤的事件频发。如今,随着上门助浴服务的普及,相关风险显著减少。此外,自24小时紧急救援服务实施以来,已有效应对多起老人的紧急状况。

养老政策的深度服务

民政服务站内,养老顾问秦秋燕由居委会办公室迁至服务站的咨询台。她负责向老人传达最新的养老政策。咨询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服务内容超越单纯告知资格,而是提供深入解读。例如,当一位老人就补贴政策咨询时,工作人员不仅告知其是否符合条件,还详尽阐释政策细节,包括哪些情况不适用,以及可提供的替代方案等。

调研结果显示,先前老人对政策的满意率未达六成。经过详尽的解释,满意度现已大幅上升至近八成。这一显著提升使得老人对自身权益及政策适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确保了民生服务的精准对接。

未来规划

周奕,五里桥街道服务办的一员,指出,基于现有的民政服务站,来年将推出新的举措。计划将依据各片区的常见需求,灵活地建立“区域型民政服务站”。这一紧跟时代发展的策略旨在优化服务网络。此举预示着将有更多居民获得更符合他们需求的服务。伴随人口分布的变动和区域需求的多样化,这种有针对性的布局将让民政服务更加广泛地渗透至社区的各个部分。

读者们,对于这种民政服务站的全国性推广,您如何看待?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