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变魔术!这家企业如何将保鲜膜耐高温极限提升至180℃?  第1张

海宁市黄湾镇的科凌塑胶(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近日见证了一项重大突破。该车间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将毫米级粒子切片通过多道工序加工成了极薄的食品级保鲜薄膜。此外,该公司还成功解决了保鲜膜耐高温的技术难题,这一成就无疑值得关注。

科凌塑胶企业概况

科凌塑胶自2000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保鲜膜及缠绕膜的研发、制造与销售。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是食品级保鲜膜,涵盖了众多保鲜膜种类,产品出口至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和北美地区。这一事实显示出科凌塑胶在保鲜膜制造领域拥有坚实的根基和规模,并在国际市场中确立了其地位。其持续的进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经过多年在此类产品上的专注生产,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未来解决耐高温保鲜膜的技术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分钟变魔术!这家企业如何将保鲜膜耐高温极限提升至180℃?  第2张

发现市场需求

去年初,企业在海外市场调研时发现新的需求出现。因海外饮食习惯,销售披萨时披萨需用保鲜膜包裹以防串味,但市面上保鲜膜耐温多在120℃,无法满足高温需求。国内耐高温180℃的保鲜膜极为稀缺。同时,海外老客户也提出了对耐高温保鲜膜的需求。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需求对企业研发方向的导向作用,企业持续发展需关注市场需求的演变。此外,海外特殊市场需求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能否把握机遇取决于企业的创新与研发实力。

研发开始过程

沈兆宇总经理在研发初期率队探索未知。历经数百次实验,从众多候选材料中挑选出尼龙粒子。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研发工作的复杂与反复。研发过程中,不断尝试是必需的,而合适材料的发现则依赖于持续的测试。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这一目标难以达成。企业研发团队所展现的这种勇于尝试、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显得尤为珍贵。

寻找合适配方

原料虽已找到,但确保产品在180℃高温下性能稳定仍面临挑战。保鲜膜由七层材料构成,在原料配比上,沈兆宇及其团队历经半年多时间,耗费了五六十吨原料,才成功找到恰当的比例。这一过程再次凸显了研发的艰辛,一个微小的配方比例背后,实则凝聚了众多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对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巨大的消耗,更是一种巨大的投资,需要企业具备坚定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克服厚度难题

高温问题得到克服后,保鲜膜的薄度问题随即浮现。新产品起初的厚度为15微米,企业力求进一步优化,追求达到薄如蝉翼的极致效果。通过设备研发、技术试验和工艺改进,最终成功将厚度降至9微米。这一过程充满挑战,每一步的调整都需严格把控,这体现了企业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拒绝妥协,彰显了企业对高标准产品的坚持。

产品测试结果

一分钟变魔术!这家企业如何将保鲜膜耐高温极限提升至180℃?  第3张

沈兆宇进行了新产品与常规保鲜膜的小型对比试验,采用微波炉高火加热3分钟的方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普通PE保鲜膜易破裂,而日本高温保鲜膜及自家新产品外观保持不变,性能稳定。这一对比试验显著,充分体现了新产品的优势。新产品在耐高温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企业成功生产出此类高品质产品,有望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我国企业首次成功研制出耐高温保鲜产品,此举具有显著战略价值。此创新产品是否将激发市场新的竞争浪潮?欢迎点赞并分享此篇文章,同时期待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