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难题与高昂费用长期困扰民众。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出的团队医疗援助措施,正逐渐缓解这一状况。

帮扶计划开启

2019年,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了医疗援助团队项目。该项目具有深远影响,标志着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的开端。自那时起,63名专家被派往灵台县。这一数字凸显了援助活动中投入的人力资源。同时,县医院的专业人士组建了流动医疗小组,前往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他们在此进行讲座、指导教学和病房巡查等活动,全方位增强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该计划的推行可视作对基层医疗的一次及时援助。在众多偏远地带,此前鲜见如此规模的医疗人员配置。当地居民若遇疾病,常需奔波至大城市就医,既费心又费力。

家门口的好医生:甘肃组团式医疗帮扶,让百姓就医不再难  第1张

医联体的形成

数年来,省县乡村四级区域间紧密型健康一体化模式逐步显现。灵台已建立包括医疗共同体与专科联盟在内的近20个医联体。这一数量揭示了当地医疗整合的成效。这些医联体的成长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医联体实现了大型医院资源向基层医院的分配,促进了人员、技术和设备在各医疗机构间的有效流通。这一举措显著改善了以往基层医疗机构资源短缺的状况。

家门口的优质医疗

于艮田,63岁,被诊断出肠道息肉。他因行动不便,外出就医颇为不便。然而,甘肃的医疗援助项目使得像于艮田这样的患者,在家附近就能接受专业医生的诊疗。这一举措既减少了患者往返的时间和费用,又确保了治疗质量。这一现象凸显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

众多与于艮田相似的病患从该援助项目中获益匪浅。以往,他们需长途奔波至大城市就医,而今,他们可在本地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此举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就医便利性。

家门口的好医生:甘肃组团式医疗帮扶,让百姓就医不再难  第2张

技术提升与成本降低

兰大二院对灵台县医院的消化内科提供了医疗支持,促使该科室发生了显著变革。科室引进了新型设备,掌握了先进技术,拓展了新业务领域,并得到了专家的亲自指导。专家亲自示范的肠道息肉切除术,不仅降低了群众5000元的医疗费用,还缩短了住院时间4天。

数据显示,医疗援助显著减少了患者就诊的经济负担。此举不仅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而且让患者切实享受到节省开支的益处。这一变化对于众多担心医疗费用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人才培养与下派

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需依托人才培训和人员下沉。每年,有8位专家长期派驻,亲自指导手术和会诊,并将职称评定与下沉服务经验相结合。2024年,在卫生健康委的组团式医疗支援中,灵台县人民医院引进了约10项新技术和新业务,接收了近10名基层医务人员,并进行了近百例远程会诊

该人才培养及派遣机制有利于基层医疗的持续进步,基层医疗机构得以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业务,同时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也得到逐步提升。

就医新秩序显现

相较于2019年,过去五年间,县级医院门诊量增长10%,乡镇卫生院增长5%。医联体及综合医疗改革显著降低了服务费用。在此背景下,“小病在乡治疗、大病在县治疗、疑难病症转诊”的新型就医模式逐渐成形。这一模式的确立,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积极作用。

您是否期待您所在区域能够享受到类似的医疗援助,以提升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欢迎发表您的看法,参与互动。如认为本文对您有益,请给予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