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行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其显著标志是,我国在该领域的进步迅速,并实现了显著成就。在全球风电领域,中国的地位持续上升。此外,深海及远海风电的开发亦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趋势。

中国构建顶尖风电产业体系

2024年,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传来了好消息。我国成功构建了世界领先的风电产业体系,对全球风电业的进步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在产业链中,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展现出明显优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以风电叶片为例,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4%,齿轮箱产量约80%,发电机产量高达73%。这些数据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为全球风电业的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数据显示,我国风电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23年,六家中国风电整机企业跻身全球前十,市场份额超过50%。

数据显示,我国风电产业展现出显著实力。陆上风电装机量超过5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量连续三年领跑全球。全球风电累计装机量达到10亿千瓦,我国占比达到一半。这一成就不仅从数据上可见,也凸显了我国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风电技术创新成果惊人

203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翻番至10亿千瓦,技术创新领跑全球,你准备好了吗?  第1张

我国风电行业受益于技术革新的不断助力。截至目前,我国投运的海上风电设备单机最大容量已突破26兆瓦,这一纪录位居全球海上风电设备单机容量之最。此成就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彰显了我国在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我国通过不断强化研发投入,已经在风电技术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技术发展促进了全球能源行业的转型。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我国在风电技术方面表现出色,对各国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起到了积极作用。

深远海风电资源潜力巨大

深远海区域在风电未来发展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全球海上风能资源总量超过710亿千瓦,其中深远海资源占比超过70%。然而,其开发利用率目前仅达0.5%以下。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深远海风能资源的技术开发潜力高达12亿千瓦,约为近海的三至四倍。目前,我国近海风电资源开发已接近极限,而深远海风电资源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目前,能源需求不断增长,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若能有效开发远海及深海风电资源,能源供应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将有所减少,这对我国达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3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翻番至10亿千瓦,技术创新领跑全球,你准备好了吗?  第2张

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链完备

203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翻番至10亿千瓦,技术创新领跑全球,你准备好了吗?  第3张

我国在海上风电技术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漂浮式风电机组平台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诸如“三峡引领号”、“海油观澜号”、“扶摇号”和“国能共享号”等平台已顺利接入电网或完成安装。这些平台不仅刷新了多项世界级或全球性的记录,包括全球首台抗台风风电机组、全球最大规模的风电机组,以及全球首个风光渔一体化项目,同时也彰显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链在研发和建设领域的全面进步与成熟。

产业体系的优化推动了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壮大,从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繁荣。众多企业已确立其在产业链中的角色,且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进展,共同实现了共同成长与持续进步。

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目标明确

我国已确立海上风电发展的长期规划。到2030年,目标装机容量为2亿千瓦。总投资预计将达2.6万亿元。这一投资规模将带动产业链总产出超过20万亿元。这一系列投资与产出规模,彰显了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坚定发展决心。

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的装机量预计将突破4500万千瓦大关。这一成就使得我国在全球海上风电领域已连续四年位居首位。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充分体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行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我国风电出口稳步增长

我国风电产业在国际与国内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出口数据显示,风力发电设备的出口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其增长速度更加迅猛。根据统计,近三年来,我国风力发电设备的年均出口量已达到300万千瓦。这一数据揭示了我国风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正稳步提升。

我国风电出口规模持续增长,这一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显著提升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风电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这一现象进一步凸显了我国风电技术和产品的优越性。

我国风电行业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国如何与其他能源产业实现协同发展?我们期待广大同仁的热烈讨论。同时,若本文对您有所启发,欢迎点赞并广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