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恰逢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虹口区举行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在这一天,接连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全面展现。此次活动的核心目标是推广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无疑是一项值得关注和肯定的积极举措。
活动启动与地点
12月5日,鲁迅公园见证了虹口区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的开启,同时标志着“志愿微光造炬成阳”志愿服务月的正式开始。选择鲁迅公园作为活动地点并非偶然,该公园作为虹口区著名公共空间,人流众多,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志愿服务。此次活动旨在推广志愿服务理念,树立典范,更是构建“全民参与、全民负责、全民奉献、全民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的关键行动。
虹口区在志愿服务推广上展现了强烈热情。此举与该区发展理念紧密对接。该区希冀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优化区域形象,增强社区凝聚力,以及打造更宜人的居住环境。
志愿服务成果与现象
虹口区在志愿服务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志愿服务的思想已深深融入当地文化。众多杰出的志愿者,例如殷仁俊,成为了榜样。目前,该区域有近20万名注册志愿者和1271支志愿服务团队。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虹口区在志愿服务参与者及组织规模上的显著成果。
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们展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受年龄和岗位的限制,凭借个人专长投身于志愿服务。他们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这一现象凸显了虹口区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和全面覆盖的特点。
陈琳的志愿历程
陈琳,担任虹馨志愿者服务队的领导,被誉为虹口区“最美志愿者”,其感人的事迹备受关注。1998年,他从江西迁至上海寻求生计,并开设了一家铝合金经营店。自2011年开始,陈琳定期到江湾镇街道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到2015年,他主动发起,成立了虹馨志愿者服务队。截至目前,该服务队已成功举办了120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影响了超过6万人次。陈琳的不懈努力,无疑使他成为了虹口志愿服务领域的代表人物。
陈琳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不仅有效提升了受助者的生活质量,还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该地区志愿服务文化的建立。他的持之以恒激励了众多有意加入志愿服务行列的人,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新志愿服务队亮相
在活动现场,多支新成立的志愿者团队受到了众多目光的关注。虹口区特别颁发了一系列旗帜,分别授予了专注于燃气安全、老年陪诊、留学生服务以及“两企三新”青年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队。
这些志愿者团队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燃气安全服务队致力于保障社区用气的安全;老年陪诊服务队专注于为老年患者提供就医陪同服务;留学生志愿服务队致力于促进文化交流;此外,“两企三新”青年志愿服务队以青春的活力支持区域发展。这些队伍的建立和运作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志愿服务中的文化交流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埃及籍学生马坚所在的留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在曲阳街道表现突出。团队成功举办了“国别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将国际文化引入社区。这一举措让社区居民有机会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并丰富了他们的文化体验。此外,团队还开展了“文化四韵”跨文化训练营,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高校,助力国际学生深入探究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
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体现了志愿服务在文化领域的积极作用。这一互动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并促进了文化的多样化融合。
后续志愿服务发展
虹口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对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们正致力于推动志愿服务走向制度化和专业化,并努力实现常态化与国际化,同时加强其在基层的影响力。目前已通过发放感谢信等手段激励表现优异的志愿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投身其中,预计虹口志愿服务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同时,他们期待更多志愿者加入队伍,共同助力塑造“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的形象。这不仅是虹口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期待志愿者们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
您对虹口区志愿服务的进展有何期待?请于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欢迎对本文进行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