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位于我国西北,凭借丰厚的能源储备与迅猛的经济增速崭露头角。然而,这座城市亦深藏历史底蕴、独到的民俗特色及长达七十年持之以恒的防沙治沙意志,内涵丰富,略见端倪。本文着重剖析榆林由荒漠之境蜕变为能源中心的历程,同时揭示其多元、迷人的特质。

这座城市的煤炭储量竟占全国的 1/5,你知道是哪吗?  第1张

能源发现与经济崛起

在20世纪80年代,榆林市神木与府谷地区的大规模发现,极大地重塑了该市的发展进程。此区域所拥有的877亿吨优质环保煤储藏,不仅吸引了全国关注,也为榆林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石。勘探数据进一步确认,神府煤田位列全球七大煤田,且是中国最大的煤田。被誉为“乌金”的煤炭资源,对我国的进步及榆林的崛起发挥着关键作用。2002年,《中国矿业报》宣布“榆林成为我国关键能源基地”,突显了该市在国家级能源战略中的核心角色。

榆林凭借其丰厚的煤炭、天然气及石油储备,已发现四十余种矿产资源,涵盖八大自然类别。这些资源优势使得榆林成为“西气东输”、“西煤东运”及“西电东送”等能源传输战略要地。2002年,榆林原煤产量突破4700万吨,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支撑。如今,榆林正致力于“西电东送”的煤电基地建设,目标打造全国最大的坑口电站群,以巩固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传承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下,榆林市深刻认识到继承和守护历史及民俗文化的紧迫性。在城市规划、镇北台和榆林古城的保护,以及民俗和陕北民歌博物馆的建设与运营等方面,榆林市投入了大量精力。截至2023年1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验收结果,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位列其中。从2012年4月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起,至今已超过十年。

榆林古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作为古丝路的重要枢纽,汇集了众多文化遗迹。城市规划理念强调历史传承与未来规划的和谐共生。设立民俗馆和陕北民歌馆,为民众提供了深入体验当地风俗的平台。这些文化设施不仅丰富了居民生活,也极大地发掘了榆林文化旅游的潜能。

治沙造林与生态建设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榆林市民众积极投身于沙漠及治理创新研究,有效将曾是沙害重灾区的土地转变为充满生机的绿色都市。现今,该市植被覆盖率达36%,较建国初期增长近39倍,年均输沙量亦降至21.2亿吨。一度笼罩在沙尘中的这座城,在2019年荣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成为我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半干旱沙区城市。

这座城市的煤炭储量竟占全国的 1/5,你知道是哪吗?  第2张

榆林在治沙造林领域成就显著,既提升了区域生态,亦为全国生态保护贡献了重要经验。依托科技创新和持续奋斗,居民将沙漠变绿洲。据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统计,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高达93.24%,毛乌素沙地有望从地图中消失。这一成绩是对榆林生态治理精神的表彰,亦是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持。

这座城市的煤炭储量竟占全国的 1/5,你知道是哪吗?  第3张

能源与生态的双重挑战

这座城市的煤炭储量竟占全国的 1/5,你知道是哪吗?  第4张

榆林在能源推进与生态构建上成绩斐然,却面临能源和生态的同步难题。一方面,能源勘探带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亦蕴含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的隐患。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成为榆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榆林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一系列亟待克服的挑战。关键在于巩固绿化成果,提升林地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深,榆林生态挑战升级,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对于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这座城市的煤炭储量竟占全国的 1/5,你知道是哪吗?  第5张

榆林的未来展望

榆林在能源与生态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一方面,该市致力于推进能源体制革新,引领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以支撑高品质增长。另一方面,榆林正着力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绿色发展可持续。

榆林着力推进历史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同步推动文化旅游业的进步。该策略旨在塑造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底蕴丰富、生态环境宜居的现代都市。

榆林,地处资源稀缺而成功蜕变为能源重镇的崛起之地,在经济发展方面佳绩连连,亦在文化传播、民俗风尚及生态建设上展现出其独特韵味。面向新未来,榆林致力于推动能源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实现高效与绿色共进的良性循环。关于发展经济与生态协调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同时,点赞并转发本文,以增进对榆林发展历程的关注。

这座城市的煤炭储量竟占全国的 1/5,你知道是哪吗?  第6张

这座城市的煤炭储量竟占全国的 1/5,你知道是哪吗?  第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