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施农民集中居住政策,旨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其中电力供应保障是核心环节之一。东石村宅基地平移至集中居住区的电力工程进展顺利,这不仅展现了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努力,同时也凸显了合作各方的积极成效。
东石村项目整体概况
东石村位于松江叶榭镇,其集中居住项目进展良好。二期工程已为300户村民完成装表接电,加上首期的276户,共有576户村民改善了居住条件。新居的用电容量可达到13至16千瓦,村民将迎来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一居住环境的转变对村民而言意义重大,他们从原先容量有限、采光不足的旧居搬入了新的生活环境。
项目的实施不仅体现在住户数量的增长上,更深层地推动了乡村居住环境整体布局的优化和升级。此举既确保了村民的基本电力需求,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村民居住的舒适度。
多方协作加快项目进展
叶傲霜,国网上海松江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强调国网上海电力在项目中的关键协作作用。公司联合叶榭镇政府及工程队伍,共同推动松江乡村10千伏配电网的改造。双方积极交流,针对集中居住区的用电需求进行深入探讨,并细致规划施工进度,确保建设与电力部署同步进行。此举旨在保障村民能够在年底前顺利迁入新居。
政府、企业及工程队共同努力,实现了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共同愿景。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及协同作业等方面,各参与方紧密合作,确保了项目得以高效快速地推进,并打下了坚实的实施基础。
松江区相关项目推广
自2019年起,本市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计划,松江区多个村落如黄桥、东夏、井凌桥、东勤、曙光等,陆续实施了该计划。特别是去年,叶榭镇东石村启动该计划后,国网上海电力表现出色。他们积极与镇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预先掌握用电需求,实地考察并选定最佳供电方案,从而有效解决了相关电力难题。
国网上海电力展现了前瞻性和积极性,同时,这也反映了松江区在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方面的整体规划和积极探索。每个村庄的进展都积累了宝贵经验。
供电新模式优势
东石村集中居住区依据高标准的供电配套规划,实施了“一开三配”的供电创新模式。在此模式中,一个开关站与三个配电站相连接,将电源点设置在村民用电负荷的核心区域。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成本,具体体现在村整体建设体系中配电网建设成本的减少。同时,供电效率和可靠性显著提升,关键数据表明,每户的用电容量超过了13千瓦。
这种新型供电模式在农村电力系统改进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尤其在确保居民电力供应充足、减少建设投入以及维护电力供应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签约及入住情况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全市超过5.7万户农民参与了集中居住项目的签约。众多安置基地已启动建设并投入使用。其中,约65%的农户已成功安置,即超过3.4万户农户搬入新居。这一巨大数字凸显了全市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方面的强劲力度。众多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正是该政策效果的直接体现。同时,这也见证了多个部门协同合作的成效。
未来展望与思考
东石村项目展现了成功的先例,但全市层面仍需大量努力。未来,其他村落能否效仿东石村的供电模式?国网上海电力能否在更多地区持续展现积极合作态度?如何确保更多农户能顺利迁入新居?这些问题亟待探讨。期待政策持续关注农民居住问题,并希望读者们踊跃参与讨论,通过点赞和转发本文,吸引更多目光关注农民居住条件改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