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废弃的农膜对环境构成了沉重的压力,随意丢弃或燃烧不仅造成污染,还潜藏风险。然而,在精河地区,这些农膜如今变得珍贵。中农博西(精河)科技有限公司赋予了废旧农膜新的生命。

公司概况

废旧农膜变废为宝:精河公司创新回收再利用,每天生产180片托盘  第1张

中农博西(精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坐落于精河县托里镇,占地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该公司具备庞大的处理能力,每年可回收3万吨废旧农膜,处理残膜量达2000多吨,秸秆处理量超过6000吨。该公司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领域表现突出。在精河县,该公司具有显著的战略地位,具备如此实力的企业实属罕见。

该公司在技术处理方面拥有坚实的科研基础,其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郑州大学等国内领先的科研单位,并整合了河南派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技术成就,成功研发了地膜残膜的无水化处理技术。这一技术革新推动了其生产线向高端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生产情况

废旧农膜变废为宝:精河公司创新回收再利用,每天生产180片托盘  第2张

厂区内,废旧农膜堆积如山。生产车间内,设备正高速运作。废旧农膜转化为托盘的过程中,需经历粉碎、干搓、风选、搅拌、热熔、密炼等多个精细工序。新增的模压托盘生产线已有两条,每日可产出塑料托盘60片、植物纤维托盘120片。该生产线实现全自动化,仅需5名工人进行操作。此外,今年厂房面积已扩展至1800平方米,以供原料储存。

自公司创立至今,已收集约四万吨废弃农膜,资源转化效率超过八成。这一转化效率属较高水平,在回收行业中表现优异。随着公司持续发展,其加工产品已销往本地及邻近县市企业,市场表现良好。

效益成绩

杨猛总经理指出,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公司预计全年可生产26万片托盘,实现1800万元的经济效益。这一成果显著反映了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精河枸杞、地产番茄酱等农特产品销量的提升,带动了托盘需求的大幅增长。这一现象展现了地区各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社会效益方面,该措施有效攻克了废旧农膜的处理瓶颈,防止了传统处理方法带来的二次污染及资源损耗,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深远影响。在农业生态层面,废旧农膜不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这一长期困扰当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问题已得到显著改善。

市场需求

废旧农膜变废为宝:精河公司创新回收再利用,每天生产180片托盘  第3张

精河县每年地膜消耗量较高,这一特点确保了公司有稳定的原料供应。该公司在原料采购方面享有地理上的便利。同时,精河国际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及其周边企业对物流托盘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企业因订单充足,能够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

农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导致对托盘的需求持续增加。企业将据此调整发展规划,包括建设新的原料存放区域、拓展生产规模、添置更多后端设施等。

工艺优势

该公司的无水化处理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相较于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处理方法,后者存在诸多问题,如二次污染和回收率低等。无水化处理技术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确保了生产的高效稳定,同时在清洁生产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

这一事实反映出,仅需五名员工即可运行该生产线,显示了公司工艺的自动化水平较高,在人力成本管理方面表现优异,进而对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废旧农膜变废为宝:精河公司创新回收再利用,每天生产180片托盘  第4张

未来展望

杨猛总经理指出,公司计划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新建设的原料堆场将保障原料的充足供应。为提升产能,公司计划拓展生产线并增设后端设备。随着这些计划的逐步落实,公司在废旧农膜回收与利用领域的行业影响力预计将显著增强。

人们是否认同其他区域可以参考精河企业的运作方式?期待读者们给予文章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交流各自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