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的高效运用引起了广泛关注。陕西省在提升耕地面积、优化土地规划、确保项目用地需求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成效,成为该省发展的显著优势。
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净增
我省持续加强耕地保护与复垦工作。近三年来,全省耕地面积实现了持续增长,累计新增164.82万亩,这一增长幅度引人注目。目前,全省耕地面积达到4560.8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3433.79万亩,均超出国家规定的保护目标。耕地增长得益于多种有效措施,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有效解决了耕地碎片化问题。这些成果对保障粮食安全等具有重大意义。尽管我省在耕地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未来能否持续保持这一成绩,面临新的挑战尚存疑问。
打造规模化耕地
我省在耕地保护方面,着力构建了“百亩方”、“千亩方”以及“万亩方”等大型耕地模式。这些成果标志着碎片化耕地治理的进步。土地由分散走向集中,对农业的大规模生产和管理极为有利。此举不仅提升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提升了产量,同时也便于政府实施集中管理,确保政策的精准落实。然而,在推进规模化耕地建设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农民土地流转等复杂挑战,目前有哪些应对策略尚待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
土地要素构成高品质建设项目不可或缺的要素,我省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已实现显著进展。国务院已正式发布并实施陕西省的国土空间规划,多个地区的整体规划亦获准通过。此外,诸如西咸一体化、黄河流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这一规划体系的初步构建,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指导了各类项目的合理布局。然而,随着区域发展的不断变化,这一初步建立的规划体系或许需要作出何种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
项目用地保障创新高
2023年,我省坚持“规划引领项目,项目带动要素”的原则。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导下,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在今年的600个省级重点项目中,已有580个项目用地得到妥善保障,保障率高达96.67%,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时,通过调整城镇开发边界规模,为众多建设项目提供了用地空间,有效促进了京昆高速等关键项目的进展,四条高铁项目也迅速获得了批准。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这种高保障率能否持续或进一步提升,尚存疑问。
土地资源管理有成效
全省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省里有效处置了众多未供和闲置土地,同时激活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开发区持续推广“标准地”供应、实现“交地即交证”及“交房即交证”等政策,有效解决了众多民众在住房“办证难”方面的困扰。这些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进一步改进这些管理措施,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和群体的特定需求?
矿业权方面成果
我省在矿业权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总计完成260宗矿业权延续登记,35宗矿业权通过竞争性出让,交易总额高达8.7亿元。南郑页岩气探矿权以高价成功出让。同时,省级地勘基金项目的推进,促使多个中大型矿产地形成,矿产资源新增量明显。这些成果为省内矿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新增的矿业资源,以促进整个矿业产业链的进一步扩张?
读者们可就陕西省在土地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等方面的成效发表个人见解。如文章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点赞并予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