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正在热烈展开,期间涌现了大量新文物数据及工作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国家文物资源的理解,而且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四川省四普中期推进会
12月2日,成都举办了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期推进会。此次会议旨在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并规划后续工作。会议地点的选择凸显了成都在四川文化领域的关键作用。会上公布的数据对推动文物普查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会议为各地文物普查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心得与经验的平台。
复查情况及排位
截至11月28日,四川省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三普”)中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复核,复核数量达到59033处,复核比例高达90.50%。同时,新发现了1538处不可移动文物。四川省在“三普”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核工作中,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这一成绩体现了四川省在该领域的积极态度。此外,多个地市在复核工作中表现出色,例如资阳市实现了100%的复核率,这些成果显现了各级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三普数据回顾
四川是文物资源丰富的省份,在“三普”中确认并记录了65231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一数字在全国排名第三。这一庞大的文物数量使得四川在文物普查领域占据了显著位置。这些丰富的文物资源不仅反映了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在文化传承及旅游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下一阶段任务
自2024年5月份起,文物普查工作推进至第二阶段,以县域为调查的基本单位。这一阶段的工作明确了普查的具体方向,并对工作提出了更为详细的标准。各地需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制定计划,资源分配等相关工作也将以此为核心进行。
工作新思路探索
“四普”活动已持续整整一年。在此期间,四川的文物普查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成都市在经费协调方面做出了努力,推动了第二阶段工作的开展;巴中市实施了“普查、认定、挂牌、保护”的同步进行模式,并成功完成了试点任务;资阳市安岳县则组建了10支普查队伍,高效地完成了信息搜集工作。这些创新实践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普查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各地工作成绩展示
各地在具体工作成效上表现良好。巴中市对“三普”中的3400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复查,其中3199处已完成,复查比例达到94%。资阳市在10月底前已完成了1847处文物点的信息采集工作。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各地在积极推进“四普”工作中的积极性。
那么,关于各级部门在文物普查领域的探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规划,您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您对这篇文章的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