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公众对此高度关注。高效利用水资源成为一大焦点。阿拉善盟在水权交易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无疑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阿拉善盟率先开展水权短期交易
自2023年度,阿拉善盟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率先实施水权短期交易机制,该机制展现出前瞻性特点。针对水资源使用难题,阿拉善盟创设了网络水权交易市场。此举使水资源在特定层面上实现了资产化。此举标志着阿拉善盟在水资源管理理念上的革新,并在全区范围内树立了榜样。此举不仅契合了水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而且对市场机制在水资源合理分配上的运用进行了勇敢尝试。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正遭遇水资源分配模式与现代化发展需求不匹配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水权短期交易作为一种创新的应对策略,为破解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当地政府正致力于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并设立水资源合理流动机制,为企业和行业间的水资源交易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可观的水权短期交易业绩
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的水权交易短期量已增至951.6万立方米,涉及68家受让方企业。该交易量在全区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阿拉善盟水权交易市场十分活跃。这一成绩对于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具有显著效果。众多企业纷纷投身于水权短期交易,主要缘于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满足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紧迫需求。
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正遭遇水资源不足的挑战,正如副总经理周松所述。该公司在11月中旬提出了4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申请。此举显示出公司正积极加入水权交易市场,旨在缓解其水资源短缺的状况。短期水权交易对于该公司满足实际用水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过往水资源引入情况与现有局限
自2009年以来,阿拉善盟通过区内及盟市间的水权交易,成功引进了约0.433亿立方米的水。尽管付出了大量努力,阿拉善盟目前仅拥有0.933亿立方米的黄河水配额,这一数字仅占全盟总量的1.5%。这样的水资源量显然不足以满足阿拉善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持续增长的发展需求面前,传统的购水方式显得力不从心。这一现状更加突显了开展水权短期交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阿拉善盟位于特定地理位置,其发展对水资源形成了高度依赖。然而,目前水资源状况不佳,已变成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人口增长、企业活动以及各类生产生活需求与有限的水资源争夺,导致传统的水资源调配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平衡效果。
高新区积极助力企业解决用水问题
阿拉善高新区为促进企业成长,已连续两年借助短期水权交易手段,成功遏制了企业违规用水现象,进而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阿拉善盟在自治区和盟级水权交易平台开展了黄河水权短期交易,累计交易量已达到866.1万立方米,受益企业数量增至58家。这一举措为高新区内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2023年始,阿拉善盟在黄河水权交易平台开展了黄河水权短期交易,交易总量累计达到了780万立方米。这一举措显著解决了34家企业的用水问题,且转让企业数量在全区中位列第一。高新区所实施的这一积极措施,通过水权交易来调和企业与水资源间的矛盾,显示出将现代资源管理方式巧妙地融入地方发展的战略眼光。
策克口岸的水资源利用改善
阿拉善盟致力于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促使企业升级节水技术,同时将富余水资源通过短期交易的方式提供给缺水企业。众多企业对此作出积极回应,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已顺利完成10次水权短期交易,交易水量累计达85.5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区内10家企业的用水困难。此举实现了多方利益共享,既使节水企业获得了经济回报,又保障了缺水企业获得必要的水源,进一步促进了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
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过去因水资源的短缺而面临发展瓶颈。如果不是采用了这种交易方式,它们的发展进程可能会遭受重大挫折。通过实施节水策略和水权交易,企业重新获得了增长的动力。如今,开发区整体发展步入正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水权短期交易的多方面意义
短期水权交易不仅对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有积极作用,而且作为市场机制和价格手段,是推动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的关键方式。这一措施增强了企业的节水意识,通过市场手段促进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进而优化了水资源配置,降低了水指标的闲置率。在过去两年中,阿拉善盟共盘活黄河水指标866.1万立方米,占工业黄河水指标总量的17.56%。这种交易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沿黄两个工业园区的水指标短缺,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园区的优质发展。阿拉善盟的这一做法在用水权改革方面取得了成功,为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基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考量,阿拉善盟计划不断优化水资源分配策略,并探索跨区域水权交易的新模式。这一举措预计将提高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使用效率,同时促进地区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其他水资源匮乏地区是否可以效仿阿拉善盟的经验,探索适合本地的水权交易改革路径?我们期待在评论区了解大家的看法。同时,欢迎点赞并分享本文,以吸引更多关注水资源合理利用这一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