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海区工人文化宫见证了令人鼓舞的事件。江海区红十字会成功举办了AED移交仪式,并同步开展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仪式中,AED设备顺利移交,同时进行了应急救护技能的培训,活动亮点纷呈,备受关注。

江海区AED移交情况

江海区红十字会近期向江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江海区消防救援大队、江门市江海区景贤小学、外海中学等单位移交了8台AED。此次移交后,江海区重点场所的AED数量已达到39台。这些设备将被部署于不同单位,旨在为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涉及的移交地点包括政府机关和学校等不同场所,确保了急救设备能覆盖更多人群。

江海区红十字会增设39台救命神器AED,覆盖重点场所,守护生命安全  第1张

江海区在持续进步的同时,增设AED设备成为维护民众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遭遇心脏骤停等紧急状况时,各场所人员均可借助AED实施救援。AED分布范围的拓宽,亦反映出该地区对生命安全关注度的大幅提高。

AED功能简介

AED,即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该设备的功能显著,能识别异常心律并实施电击除颤,以挽救患者生命,被誉为“救命神器”。

紧急情况下,这类设备对于赢得抢救时间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心脏骤停的风险无处不在,如商场或社区等场所。若短时间内缺乏医疗专业人士,AED便能够发挥显著效用,因此其广泛推广显得尤为迫切。

江海区红十字会增设39台救命神器AED,覆盖重点场所,守护生命安全  第2张

公益日筹款助力AED购置

江海区红十字会近期积极运作,将“救在身边”理念与公益筹款活动相结合,致力于AED在区域的广泛应用。该组织已在繁华商区、公园、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逐步增设AED设备。例如,本次移交的8台AED便源自公益筹款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江海区红十字会举办的2024年“58人道公益日”和“99公益日”等。

社会各界对公益日项目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筹款总额和参与人数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对生命急救的重视。公众意识到在公共场所安装AED的必要性,并愿意为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其健康发展。

完善AED电子地图发布

江海区红十字会积极推广AED设备,同时致力于优化AED电子地图的发布。该电子地图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帮助公众在紧急时刻快速定位到附近的AED设施。

在心脏骤停患者附近,电子地图能迅速指引AED的具体位置。人们据此可迅速采取行动。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在紧急救治中的积极作用。相较过去可能对设备位置的不明,电子地图显著提升了AED的使用便捷性和效率。

应急救护知识的培训

当日,针对获准使用AED的50名工作人员,主办方组织了一场急救技能的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广泛,涉及心肺复苏、AED操作及气道异物堵塞的急救方法。培训讲师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与实际操作展示。

江海区红十字会增设39台救命神器AED,覆盖重点场所,守护生命安全  第3张

接受培训的人员来自众多不同机构,他们在掌握相关技能后,将在各自单位推广急救知识。例如,学校工作人员可向师生传授,机关单位员工可在职场中普及这些技巧,共同增强公众的急救处理能力。

AED接收单位表态

AED接收单位的相关人员强调,必须妥善使用和管理AED设备,并且要提升相关人员应对紧急情况的救护技能。这种立场体现了他们对急救工作的极大关注。

江海区红十字会增设39台救命神器AED,覆盖重点场所,守护生命安全  第4张

他们深知所承担的使命,确保AED的有效管理及人员的充分培训至关重要,这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快速且精确地行动,进而及时拯救生命。这一认识表明,AED的移交远不止设备本身,它还关联着后续的管理及人员培训等全方位工作。

针对此类AED配置项目,若您所在区域亦实施类似计划,您是否愿意投身公益筹款活动以提供支持?诚邀各位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