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铁一局工作人员操作新能源铺轨机,成功将25米长的轨道铺设在莫干山高新区站的接轨点。这一重要节点标志着杭州至湖州德清市域铁路I标段的轨道工程已顺利完工。此举为杭德市域铁路的开通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程概况

杭德市域铁路的起点位于杭州余杭仁和北站,终点则是湖州德清高铁站,沿线上共设有9个站点。其中,I标段起点自地信小镇站起(不含),直至德清高铁站,包含6个站点,线路全长约12.4公里。该标段的建设对杭德市域铁路项目的整体推进至关重要。项目完成后,杭德市域铁路将与杭州地铁10号线实现无缝对接,显著增强两地间的交通联系,极大地便利了沿线居民的日常出行和通勤。

在建设全程中,每个环节及数据均承载着重要意义。以线路长度等规划性数据为例,它们精确地描绘了铁路的行进路径及影响区域。

施工策略

科技力量助力杭德市域铁路贯通,600名员工齐心协力创造奇迹  第1张

项目团队为早日实现轨道连通目标,细致制定了施工计划。项目现场设立了三处铺轨基地,配备了两台重型龙门吊和九台新能源铺轨设备。借助这些设备,实现了多个作业面同步施工。在施工高峰期,超过600名员工共同作业,如此庞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确保了工程进度的顺利推进。这种并行施工的方式,是工程按期完成的关键因素。

此类规模的施工项目,精确的作业规划极为关键。各工种间的紧密协作,以及设备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均需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持续调整。唯有如此,施工方能有序推进。

科技力量助力杭德市域铁路贯通,600名员工齐心协力创造奇迹  第2张

科技创新引领

中铁一局在项目施工阶段大力推广科技创新理念。该局自主开发新型施工工艺,例如地铁车站临时线路的施工技术。同时,采用创新方法,如利用盾构井快速铺设市域铁路轨道。项目施工中引入了新能源轨道车、新能源焊轨机等智能化环保设备。这些新能源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营造了绿色建筑工地,体现了与现代社会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的特点。

中铁一局项目负责人文荟鉴强调,这些创新措施充分彰显了科技在铁路建设领域的核心地位。科技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同时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关键作用。

技术难题攻克

科技力量助力杭德市域铁路贯通,600名员工齐心协力创造奇迹  第3张

中铁上投杭德总包部在施工中遇到了众多挑战。例如,在挖掘淤泥质软土地层深基坑时,必须精确控制其变形。盾构在富含承压水的圆砾地层中进出洞存在风险,且在软硬复合地层中长距离施工难度极大。此外,采用冻结法施工富含承压水的圆砾地层联络通道亦面临诸多挑战。然而,他们通过不懈努力,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

攻克每一项技术难关均得益于工程团队的紧密合作与深入探究。这些成就彰显了团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出色的攻关才能。若非成功解决这些难题,工程进展将面临重重阻碍。

目前成果

项目I标段已取得显著成效,6座车站及7个盾构区间的土建和轨道工程均已完工。轨通节点已按预定时间成功实现。中铁上投总包部负责人汪学志指出,这一成果至关重要。该节点的及时完成,为杭德市域铁路的按期开通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技力量助力杭德市域铁路贯通,600名员工齐心协力创造奇迹  第4张

车站土建工程竣工标志着铁路建设框架搭建的完成,轨道工程的完工则象征着工程灵魂的融入。各个部分均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这些成就亦凸显了工程团队卓越的组织才能。

后续规划

杭州至德清市域铁路是长三角地区规划项目之一。德清县轨道交通集团在I标段建设成功后,制定了新的规划。集团计划继续推动项目进展,并将工作焦点放在确保参与各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加强工程质量控制上。此举旨在集中各方资源,确保项目能够有序进行。

为确保来年项目机电工程顺利启动,德清县轨道交通集团正加紧筹备工作。此举旨在为项目整体按期完成打下坚实基础。这不仅展现了规划的远见,更是确保项目品质与按时交付的关键步骤。

各位读者,对于沿线居民或出行者来说,杭德市域铁路的完工与启用有何重要影响?诚邀您留言、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