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的103建设者小镇社区,中铁建设华东公司的“志汇铁建”青年志愿者团队进行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他们针对社区中的流浪猫实施了“TNR”救助计划,即抓捕、绝育后再放归。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建设者的目光,引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和诸多疑问。

流浪猫“TNR”救助行动开展背景

103社区的流浪猫群体具有独特性,社区内有爱好者定期提供食物。然而,这些猫的繁殖能力极强,每年可产仔2至3胎,每胎产仔3至6只。这一现象导致春季时流浪猫数量急剧上升,不仅它们的健康难以得到保障,还打扰了建设者的夜间休息,并对社区绿化环境造成了影响。不完全统计显示,在繁殖高峰期,社区内流浪猫的数量每月增长速度可达两位数百分比。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救助工作。在此背景下,“TNR”救助行动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许多社区都面临着流浪动物数量增加的问题,此地的做法或许能为其他社区提供参考。

“TNR”模式的具体流程

流浪猫的秘密救援:绝育后为何耳朵少一块?志愿者揭秘‘TNR’计划背后的‘爱的标记’  第1张

该模式遵循既定程序。伏相宇志愿者指出,该流程采用安全手段捕捉猫咪,例如通过食物吸引、使用捕猫笼等手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前一天对社区的勘查,志愿者在社区定点喂食和安抚流浪猫,并在手机地图上标注猫类常出没的区域。活动当天,志愿者根据地图指引分组搜寻流浪猫,并放置装有食物的捕猫笼以引导猫儿进入。宝海龙志愿者也参与了这一过程,他感受到了活动的组织井然有序。此前,某小区曾尝试过类似的管理方式,但因准备不足、执行不细致,效果不佳。而此次则不同,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策划。

流浪猫的秘密救援:绝育后为何耳朵少一块?志愿者揭秘‘TNR’计划背后的‘爱的标记’  第2张

捕猫当天的实际成果

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本次捕捉流浪猫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共成功捕获4只流浪猫,这些猫随即被安全转移至指定地点,将接受绝育和耳标标记等处理,随后将被释放回其原生栖息地。尽管城市各社区开展的流浪猫捕捉活动普遍效果不尽如人意,如A社区因猫的机敏性而捕捉难度大,有时半天仅能捕获1至2只。而此次成功捕捉4只,实属不易,充分展示了活动的实效性。

打耳标的真正意义

许多人对于耳标的做法感到困惑,错误地将其视为对猫的伤害行为。实际上,这是“TNR”计划完成后的爱心标识。猫咪耳朵上看似人为造成的整齐伤口,实际上是为了标识它们已接受过救助,便于再次相遇时确认其状态。在其他城市,由于不打耳标难以管理,有了耳标便能区分哪些猫已接受处理,哪些尚未纳入“TNR”流程。

答疑解惑消除疑虑

许多人对此模式存有诸多疑问。比如,为何绝育后还需放生、这一做法是否合理、打耳标是否过于残忍等问题。对此,志愿者们提供了详尽的解释。部分猫在绝育后若能找到亲人,志愿者会尽力为其寻找领养家庭;然而,有些猫由于警觉性高,难以与人亲近,若无法被领养,就只能回归自然。至于打耳标,其实并非残忍之举,而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流浪猫群而采取的标记措施。若某些地区在救助流浪猫时缺乏有效的标记手段,可能导致后续管理混乱,因此打耳标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行动意义总结

本次“TNR”救助行动具有多重价值。首先,该行动有助于中断流浪猫的繁殖链条;据估算,若持续采用“TNR”模式,社区流浪猫数量有望在数年内显著减少。其次,它能够缓解猫咪间的领土冲突,这是许多有流浪猫地区的普遍问题,此类冲突不仅导致猫咪受伤,还可能传播疾病。此外,该行动还能有效遏制传染病的扩散,对提升社区卫生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TNR”模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主要得益于其显著的成效和较高的可行性。

您是否认同您所在社区的流浪猫同样需要这种援助方式?期待各位点赞、转发本文,并踊跃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