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科协近期举办的2024年度科普大篷车边疆巡展活动已顺利落幕。该活动以“科技助力边疆繁荣与民众富裕,不断构筑边境流动科普平台”为主题,目标清晰,成效显著。

活动宗旨突显意义

2024科普大篷车边疆行收官:1.59万公里,6.3万人受益,小龙虾养殖知识引爆乡村热潮  第1张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增强边疆民众的科学素养,以推动乡村的振兴。边疆地区在科技普及方面相对滞后,这一问题成为阻碍当地进步的关键。黑龙江省科协举办此活动,旨在改善这一现状。该举措对边疆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为民众科学素质的提升是运用科技脱贫致富的关键。以现代农业为例,掌握先进的养殖与种植技术,离不开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

众多偏远边陲地区的居民在接触新兴科技与知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现象,而科普大篷车则如同希望的使者,为当地民众带来了新的机遇。

活动规模体现力度

活动持续两个月。规模庞大,覆盖黑龙江省8个市(地)及14个边境县,动员20辆科普车。活动触及23个乡镇,涵盖63个场所,包括学校、村庄、社区及实践中心等。行程达1.59万公里,提供97次流动科普服务,受益人数超过6.3万。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科普大篷车边疆行活动的广泛影响和深远覆盖。

该区域涉及的边境县域众多,群众参与活动的场所亦相当广泛。这些数据明确展示了活动执行的强度。

实际成果造福民众

活动在各地区取得了具体成效。以密山市科协为例,在鸡西市密山市白鱼湾镇湖沿村等地举办的边疆行活动,向当地农民传授了大量实用信息。例如,福地名扬家庭农场主刘洪友在活动结束后表示,专家传授的小龙虾养殖技巧极具实用价值,计划明年扩大养殖规模。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农民的养殖能力,并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这些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为边疆地区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农村地区,此类成果在推动农业产量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众多农民,如刘洪友,确实从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技术上的实质性收益。

科普形式多样丰富

科普大篷车,犹如一个移动的科技展览馆。在伊春市的科普大篷车志愿团队中,他们抵达嘉荫县红光乡等地。他们为青少年、社区居民、农民等不同群体,举办了多种科普活动,内容涵盖科普展览、咨询和宣传。发放了2000多册各类宣传资料,包括健康、中小学生安全、食品安全等知识。此外,他们展示了20件车载科普设备,16块主题展板,播放了12部科普视频,内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社会风俗改革、科学家精神等多个领域。这种多元化的科普方式,确保了各个群体都能获得所需科学信息。

各种方式的目的均在于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以科普视频为例,借助直观的视觉呈现,青少年能够更深入地掌握那些抽象的科学理论。

播种科学思想激发梦想

绥滨县第三小学的学生纪柏霖在鹤岗市绥滨县科协组织的边疆行活动中,对航天蔬菜种子产生了强烈共鸣。他提到,是老师讲述这些种子在太空中的旅程,让他目睹了种子的茁壮成长,从而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的力量。这一经历促使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希望将来能像航天员一样,带回更多航天种子,为家乡带来福祉。此次活动在众多年轻人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利用科技改变家乡的愿望。

此次科普活动凸显了其深远价值,不仅传播了知识,更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与憧憬。在边远地区,引导青少年憧憬科技,对当地未来进步构成了强劲的动力。

未来期许持续拓展

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计划充分运用科普大篷车资源优势,对科普方式进行创新,丰富科普内容,持续扩大科普服务范围。此举旨在充分发挥“流动科技馆”的科普教育作用,提升科普活动的参与度、影响力和覆盖面,以稳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各位对于科普流动车在边疆的巡展活动有何期望或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文章内容满意,敬请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