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顺丰控股在香港交易所完成上市。这一事件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顺丰,作为国内快递物流领域的领先企业,在港首次公开募股(IPO)中筹集了56.62亿港元。这一融资总额使顺丰成为今年港股市场第二大IPO,彰显了其强大的实力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上市基本情况
11月27日,顺丰控股在香港交易所成功推出了1.7亿股,每股价格为34.3港元。若无额外配售权被行使,此次融资将非常丰厚。此次上市展示了顺丰控股的市场吸引力。认购结果显示,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达到79倍,国际发售部分超过10倍,反映出市场对其的极大信任。在公开发售的股份中,占全球发售股份的18.5%,这在资本市场上极为罕见。
顺丰控股的崛起历程颇具传奇色彩。王卫于1993年创立该公司,起初业务局限于广东珠三角地区。1996年,其服务网络开始向全国扩张。至2010年,顺丰的业务拓展至国际市场。自公司成立以来,顺丰始终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
上市仪式董事长表态
港媒消息称,在27日的上市典礼上,顺丰控股负责人王卫强调,顺丰在香港的上市具有深远影响。香港作为全球交通枢纽,为顺丰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此举体现了顺丰对国际市场的重视和雄心。这一战略决策或许与全球贸易形势紧密相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物流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顺丰有望进一步挖掘。
顺丰并非初尝资本市场的滋味。自2017年起,公司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近期,顺丰在香港主板市场顺利登陆,成为快递领域内首家实现“A+H”股同时上市的上市公司。这一举动或许将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树立典范,提供参考。
王卫的商业版图
王卫,顺丰的创始人,其企业帝国持续扩张。旗下已拥有众多上市公司,包括在香港交易所挂牌的顺丰控股、顺丰房托、嘉里物流、顺丰同城等。这些成就凸显了王卫在商业战略上的杰出才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底,丰巢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这一举动进一步体现了王卫在商业领域的进取精神。
小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GreenBetter,近期完成了对丰巢公司2000万美元股份的收购,但所持股份占比仅为0.09%。这一事件引人注目。它揭示了企业间合作的新动向和资本融合的态势,同时也预示着不同类型企业合作可能催生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
顺丰业绩稳步增长
顺丰控股近期业绩稳步增长。2024年第三季度,其营业收入达724.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07%,表现突出。净利润变动主要得益于顺丰速运、大件业务和同城即时配送业务部门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
顺丰在利润分配方面表现出了大方。2024年10月,公司发布了中期分红计划,持有10股的股东可领取4元现金股利(含税)。预计中期分红总额将达到约19.2亿元,这一数额大约占顺丰控股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净利润的40%。此外,在H股上市发行前夕,公司向A股股东派发了总额为48亿元的一次性特别现金分红。
港股上市目的
顺丰选择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其目标明确。考虑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顺丰成功在H股市场挂牌,此举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关注与评估。
过去,招股说明书中已明确提及。自香港股市挂牌以来,顺丰计划将全球发售所得资金的45%投入到提升国际和跨境物流服务领域。此决策反映出对跨境物流市场庞大需求量的深刻洞察。
顺丰在香港的上市对其实施国际化战略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为建立国际化资本运作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行动使顺丰具备更灵活的应对能力,能够捕捉到海外市场的更多商机。此举标志着顺丰迈向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的关键一步。
引发的思考
顺丰控股在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进程尚不明朗,其对快递物流业的影响尚待观察。此举或许促使更多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布局力度,也可能加剧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态势。我们恳请读者们支持本文,并热切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