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大连迎来了今年冬天的首场降雪。这场雪覆盖了城市,为大连披上了一层银白的盛装。然而,与此同时,它也对大连各相关部门的应对能力提出了考验。降雪形成的冰晶不仅引发了市民对出行安全的担忧,也对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构成了较大挑战。
气象部门发布降水预告
气象部门提前于11月26日发布了降水预告。从11月26日至12月2日,预计将出现偏多的降水,并伴随两次降雪、大风及降温天气。这一预告为各相关部门应对降雪天气提供了重要依据,使他们得以提前采取准备措施,包括物资储备和人员安排。同时,市民亦能据此合理规划出行,减少被大雪阻碍的风险。众多部门已根据此预告,提前做好了应对降雪的准备工作。
交通运输局除雪防滑
为保障道路运输车辆及公路安全,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推进除雪防滑作业。截至11月26日15时,客运领域,49路、526路城市公交线路因行车安全考虑实施区间运营,其他线路保持正常运营。在货运领域,除417台保障民生的燃料和液化气车辆外,1879台危险品车辆均已停驶。高速路政方面,辖区收费站正常运行,但大件车辆、危险品车辆和摩托车禁止通行。公路系统累计出动350余人次、135余台次车辆参与作业,目前全市公路未出现结冰或阻断现象。
公安交警闻雪而动
11月26日,凌晨6时30分,大连公安交警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出动1450名警力,设立1051个岗位,全力保障道路安全与市民出行。在早高峰时段,市区主要路段和信号灯路口随处可见交警忙碌的身影。有的交警协助清除汽车前号牌上的积雪,有的则协助推移故障车辆。此举不仅展现了交警的敬业精神,同时也有效维护了城市交通秩序。
高速路段降速限行
在大连管段的高速公路上,针对降雨降雪天气,实施了多项安全措施。例如,11月26日上午,沈海高速部分区域因路面湿滑,采取了限速措施,最高限速为60至80公里/小时,并对多种车型的通行进行了限制。不同路段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了相应的限速标准和限行车辆类型。这些举措旨在保障行车安全,防止积雪和结冰引发交通事故,降低高速公路行驶风险。
降水量及积雪深度
25日中午起,大连地区天气逐渐由小雨转变为雨夹雪,随后又转为纯雪。从25日12时到26日16时,各主要监测点的降水量介于9.5至34.2毫米。市区内积雪厚度已达到10.4厘米。这些数据反映了本次降雪的量级,对于后续处理积雪、积水问题及监测气候变化均具有显著参考意义。
交通出行提示
大连警方交通管理部门提醒广大驾驶员。雨雪天气下,道路湿滑,夜间气温下降容易导致积雪结冰,桥梁等路段尤其易发生结冰打滑现象。驾驶时应减速、保持安全车距、开启尾灯,变更车道时务必确保安全,避免紧急制动等危险操作。市民需根据天气状况提前规划出行路线和时间,并保持谨慎驾驶。在大雪天气中,这些措施对驾驶者尤为重要。严格遵守这些提示,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大连各部门采取的积极应对举措,让市民出行得以安心。面对这场降雪,市民们是否遭遇了独特经历?诚邀您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亲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