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长安区韦曲街道毓秀园社区举办了一场备受关注的暖心活动——“微光一小时”守护独居老人小药箱。该活动旨在关注独居老人的用药安全,这一群体在用药保障方面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次社区的行动无疑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善举。
活动背景
当前老龄化趋势加剧,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愈发受到重视。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减弱,用药安全变得尤为关键。然而,由于视力减退等原因,众多老人难以自行判断药品是否过期,以及是否正确使用。在长安区韦曲街道的毓秀园社区,此类老人数量颇多。例如82岁的陈淑娴老人,因视力不佳,对药箱中药品状况一无所知。这对老年人构成潜在风险,同时也对社区养老关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众多社区中,毓秀园社区采取的积极措施显得尤为值得赞赏。
在全国范围内,独居老人因用药不当而引发健康问题的案例屡见不鲜。据调查,部分城市中独居老人的用药错误率甚至高达约10%。因此,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毓秀园社区提前开展活动,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策略。
上门服务
社区工作人员在服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11月26日,他们亲自走访了十户重点关注的老龄居民,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抵达陈淑娴老人家中,老人喜悦地展示出她的药箱。工作人员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而且态度极其耐心。他们首先对药品进行了分类,并细致地筛选出过期和即将过期的药品。随后,工作人员在药盒上贴上便签,清晰地标明使用日期。对于老年人来说,仅是区分这些药品就已十分不易,而工作人员如同家人般的贴心服务,无疑为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工作人员抵达何团叶老人住所时态度严谨。在整理药箱过程中,他们发现感冒药及发烧药已过期,遂果断取出并告知老人。同时,他们将常用药物放置于老人易于触及的第一层,并贴上醒目的黄色大标签。对于视力及身体机能可能欠佳的独居老人而言,这些举措显得格外细致与贴心。
老人反馈
陈淑娴老人与何团叶老人等老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反应热烈。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观察到工作人员细致的分类、标注和提醒,老人们心中充满了感激。陈淑娴老人因担心视力问题可能影响用药而感到忧虑,但工作人员的到来让她安心。何团叶老人也因工作人员的明确提醒,避免了误服过期药物的风险。他们由衷地赞叹社区服务的日益完善。在众多老人感到孤独与无助的当下,社区对这种微小需求的关注,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这种社区的关怀,或许是老人们长久以来所期待的。
老年人的需求通常超出了物质层面的保障,他们在情感慰藉和细致关照方面的需求同样不容忽视。以某些老人为例,尽管子女偶尔会前来探望,但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依赖自身及社区的支持。毓秀园社区举办的这项活动正是针对这类老人的心理需求而设计的。
社区目标
社区举办此次活动的宗旨清晰。负责人指出,通过“微光一小时”守护独居老人小药箱活动,旨在首先增强老年人用药安全意识。正确用药知识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其次,此举旨在传递社区的关爱与温情。社区如同一个大家庭,必须关照到每位成员,特别是那些常被忽视的独居老人。
毓秀园社区强调,这只是个起点。他们计划通过多种渠道,持续进行多样化的安全用药宣传。比如,未来可能会举办用药安全讲座,或通过社区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用药安全小贴士。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这样的目标设定不仅有助于提升社区职能,也是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的一项有效措施。
社会意义
在社会整体层面,该活动显现出显著的正向社会价值。社区对独居老人的用药安全给予了关注,这一群体的健康保障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若社区能借助此类活动提升老人的用药安全性,降低因用药不当引发的健康风险及医疗资源的浪费,无疑将对整个社会的养老事业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因老人用药错误引发的不必要医疗费用在某些地区甚至高达数百万之巨。此类活动不仅有可能节约医疗资源,还能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此举亦有助于塑造敬老、尊老的社会风尚。社区居民目睹社区工作人员对老人的细致关怀,往往会被其感染,进而促使更多人投身于敬老行动。此举使得公众对老人的生活需求关注度显著提升。
社区工作示范
毓秀园社区的活动对于其他社区而言,堪称典范。其他社区可以借鉴其模式,包括如何筛选出需要关注的老人名单,以及如何对工作人员进行用药安全知识的培训等。即便是一个小型社区,也能提供如此全面细致的服务,其他规模相仿或更大的社区理应也能实现。这一做法为社区在关注独居老人用药安全方面的工作,树立了一个值得参考的范例。
各个社区均具备独特资源和优势,然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资源服务于最需关注的群体,毓秀园社区提供了成功案例。例如,某些社区可能拥有丰富的志愿者力量,便可在这一优势基础上,发起并实施类似药品安全守护活动。
您认为,在您所居住的社区中,是否也应当举办类似活动以关怀老年人?期待各位读者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