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时分,衡山县店门镇上演了一幕温馨且富有意义的事件。一位村民在住所周边意外发现四只形态奇特的“怪鸟”,这些鸟类兼具猴与鹰的特征,通体披覆着奶黄色卷曲的绒毛,显得格外惹人喜爱。这一独特的发现,随即引发了一场救助与保护的行动,揭开了序幕。

村民发现怪鸟报警

在当日,罗先生于山间劳作之际,忽闻邻近草丛中传来异样的“嘶嘶”声。循声寻至,他发现四只羽毛尚未丰满、无法飞翔的幼鸟。这些幼鸟的巢穴已被损毁,且在靠近时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鉴于这些鸟非寻常种类,罗先生毫不犹豫地拨打了报警电话。此事件凸显了村民强烈的保护意识,面对不熟悉的野生动物,他们并未选择忽视或擅自处理。在衡山县店门镇,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过去或许存在忽视或误伤野生动物的现象,而如今,村民们正主动投身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

近年来,衡山县民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显著增强,此类现象并非孤立。在镇级层面,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活动频繁举行,村民们得以了解野生动物知识及其保护意义。这一举措促使如罗先生般的村民增多,他们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忠实守护者。

民警初步查验鉴别

接警后,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赶至现场。到达现场后,民警查阅相关资料,确认这四只雏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幼鸟并无受伤迹象,但鉴于气温低和周边缺乏成年鸟类的踪迹,民警判断幼鸟独立生存的可能性极低。随后,民警利用现场资源,用干草和纸箱对幼鸟进行妥善包装,并将其送往县公安局森林大队。在此过程中,时间就是宝贵的生命,民警的高效行动确保了幼鸟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衡山县警方对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及救援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民警们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具备了对常见野生动物的辨识能力,并能够作出恰当的救援判断。今年,他们已参与多起野生动物救援任务,此举显著增强了他们在处理此类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森林大队悉心照顾

村民捡到4只怪鸟,像猴又像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  第1张

当天下午,记者在衡山县公安局森林大队所内目睹了四只幼鸟。这些幼鸟紧缩于纸箱之中,其憨态可掬,一旦有人靠近,便会发出警报声,显示出极高的警觉性。森林大队的民警对这几只猴面鹰幼鸟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不仅为它们提供了温水,还开启了空调以保持温暖。民警周艳群表示,幼鸟的精神状态良好,时常发出“吼吼吼”的叫声。

衡山县公安局森林大队对野生动物的救助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关爱。他们与林业部门保持频繁的交流与协作,共同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大队内配备了必要的救助设施和药品,以应对各种紧急状况。这些设施和药品的配备,显著提升了救助野生动物的成效。

不具备放生条件

四只猴面鹰幼鸟因体型过小,尚不具备飞行能力,且缺乏野外生存技能。在衡阳市公安局森林大队及林业部门的共同商议下,决定将它们送往野生动物救助站。此举反映出相关部门在野生动物救助方面的高度谨慎和严谨态度。放生虽看似容易,但若忽视了动物自身适应能力,放生行为可能反而成为对生命的伤害。

衡山县送往上级救助站的需求案例相对较少。森林大队通常能够现场处理一些轻微受伤或暂时无法适应野外环境的野生动物救助任务。这一现象亦表明,衡阳市在野生动物救助资源的配置上既合理又高效。

救助站的暖心收留

衡阳市野生动物救助站接收了猴面鹰幼鸟,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身体检查。为幼鸟配备了独立的生活空间,并提供了取暖设施,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和稳定。确认幼鸟出生大约半个月后,救助站计划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精心照料。这一系列周到的救助措施充分体现了救助站的专业水平。

衡阳市野生动物救助站自成立以来,持续致力于周边地区野生动物的救助工作。该站拥有一支专业的兽医团队和完备的救助设施,能够对各种野生动物进行高效的治疗和护理。

部门持续关注成长

衡山县公安及林业部门正密切跟踪四只幼鸟的成长进程,并在它们达到野外生存标准后予以放生。此举彰显了部门间的紧密协作和坚定的保护立场。衡山县已形成一种模式,即民众主动发现并上报,各部门接力施以援手,这种模式已成为当地野生动物保护的常态。人们不禁思考,这种多部门协作、民众广泛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模式,是否能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我们期待更多人的关注和分享,以提升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此事件充分表明,衡山县在环境保护和动物救助方面取得的成果显著,且展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