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冬时节的重庆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50亩的羊肚菌刚刚完成播种,菌农们正忙着放置营养袋。这一幕不仅体现了羊肚菌产业的勃勃生机,同时也彰显了菌农们对未来的希望与不懈努力。他们的辛勤劳作构成了这个季节的独特风景,而这样的努力又将给消费者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羊肚菌播种面积和种植计划
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已播种完成50亩羊肚菌,标志着明年首季羊肚菌种植的启动。种植基地负责人聂明亮透露,他计划再种植260亩年后菇。聂明亮在羊肚菌种植领域拥有13年丰富经验,并正致力于实现更高目标。若其种植计划得以顺利执行,将显著提升当地羊肚菌的供应量。种植规模的持续扩大反映出市场需求的上升,同时也体现了对黔江羊肚菌品质与品牌的肯定。
据相关数据显示,黔江区羊肚菌种植面积自2017年的不到300亩迅猛增至2023年的7015亩,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成就得益于政府的高度关注、技术的进步以及菌农的广泛参与。
羊肚菌的生长周期与上市时间
黔江地区的羊肚菌拥有独特的生长周期优势。中元村所种的羊肚菌,在12月下旬即可成熟,甚至有的品种能在春节前上市。相较于野生羊肚菌通常在春分后生长,这一种植品种的成熟期明显提前。聂明亮指出,他的种植技术成功实现了这一技术突破。
黔江羊肚菌的早上市特性,使其能在市场供应空档期抢占优势地位。当其他地区尚无羊肚菌供应之际,黔江羊肚菌便有机会进入市场。这一特点对于满足消费者在特定季节的需求,以及增强黔江羊肚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均具有显著价值。
预期产量与产值
江区聂明亮预计,明年蘑菇产量将达62000公斤。若一切顺利,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200万元。黔江区2023年蘑菇产量1500吨,总产值2.1亿元,平均每亩产值3万元。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羊肚菌产业在黔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菌农的收入与产量及价值的增长密切相关。汪建林扩大种植规模的例子预示着这一趋势将愈发显著,随着更多菌农的加入,这一产业将逐步壮大。
技术助力羊肚菌种植
黔江羊肚菌种植的成就,得益于技术的有力支持。从菌种播种、菌丝培养,再到温湿度控制,每个环节都可见农技人员的辛勤付出。以黔江区农技中心特经站为例,他们为羊肚菌的种植提供了众多技术支持。
汪建林等原本为务工人员的人,在技术指导下,去年成功掌握了种植技术。今年,他们通过种植2亩羊肚菌,实现了5万元的增收,并计划在年后再扩种3亩菇类作物。这一现象表明,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种植的成功率,更有效地促进了菌农的收入增长和财富积累。
菌农增收情况
汪建林之外,中元村一组的村民何洪绪同样在合作社工作。他的日薪为80元,每年工作六个月,年收入可达1.8万元,其中包括加班补贴。值得注意的是,何洪绪在掌握相关技术后,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羊肚菌,并计划在次年种植两亩地的香菇。其他菌农同样有机会,通过务工与自行种植,实现双份收入的增加。
该增收模式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提升了菌农的生活水平,并吸引了众多村民投身于羊肚菌种植领域。
黔江羊肚菌的产业拓展与外销
自2017年起,黔江区已将羊肚菌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定位为关键特色产业。经过数年的精心培育,黔江羊肚菌在武陵山区声名鹊起,并成功拓展至国际市场。尤其在去年下半年,超过800包高品质羊肚菌被出口至加拿大。
黔江区委常委高苏秦透露,未来计划将羊肚菌示范基地面积扩大至一万亩,并打造“中国武陵山食用菌交易中心”。此举将为羊肚菌产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石,同时助力更多民众增加收入、实现富裕。黔江羊肚菌产业展望未来,将拓展至哪些国家和地区?欢迎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