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侯寨能源站成功举办了华润登封电厂“引热入郑”长输供热管网工程的投运仪式,该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该项目的正式运行,将为郑州市民的生活带来显著变化。同时,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展现出许多值得关注的亮点。
投运仪式举行
1月某日,侯寨能源站的投运仪式盛大举行。众多相关人员出席了这一仪式。这一刻,标志着耗时已久的工程迈过了关键里程碑。侯寨能源站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它构成了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对于郑州市而言,项目的投运是一件大事,市民们热切期待它能带来积极的改变。
投运仪式的举行不仅是对工程启动的正式声明,更是对无数人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的致敬。从最初的策划阶段到如今工程建设的实际推进,历经重重挑战,最终实现了这一阶段的成功成果。
大温差传输技术
工程投运后,将采用“大温差传输”技术。此技术是确保供热系统高效运作的关键。具体而言,它能够高效回收电厂的余热,并通过新建的2xDN1600供热管道,持续将热量输送至侯寨能源站进行热交换。
该技术对节能减排具有显著正面影响。例如,与传统技术相比,它能更高效地回收热量,显著降低热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这一特性对于满足郑州市的供暖需求至关重要,且成为工程中的一大技术亮点。
能源结构改善
郑州市供热能源的构成始终是关注的焦点。项目投运后,有望对能源构成进行优化。届时,传统供热能源的比重将有所调整,同时“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比重将相应增加。此举将直接带来能源节约的效益。
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例如减少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这一举措无疑将积极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从而显著提高郑州市民的生活品质。
工程的特点与挑战
该项目拥有多项纪录之最。作为郑州热力集团“引热入郑”工程中长度最长的管线,其全长达到64公里,总投资额约为42.2亿元。该管线具备最长压覆采空区、最大管径、最大压力以及最大高差等显著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需穿越众多地形复杂的区域。
众多单位参与其中,包括电厂及热力集团等。沿线地形地质极为复杂,存在约45个特殊穿越点。路线经过四座石头山,穿越3.3公里的水域,需跨越三处难以穿越的铁路和一条河流,并需搭建两座桥梁。在建设过程中,组织协调及技术挑战尤为艰巨。
施工单位的努力
中建一局作为施工方,在项目实施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从工区管理者到项目组全体成员,均倾尽全力。工区负责人高扬强调,他们遵循“质量至上、安全为首”的原则,精心策划并执行施工任务。施工团队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他们成立了“郑热先锋+攻坚突破”团队,全力以赴抢抓施工进度。在多个关键阶段,他们克服了复杂施工环境带来的挑战,例如在侯寨能源站、尖岗水库等周边施工期间,他们翻山越岭、涉水架桥,不懈努力,最终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工程的后续意义
此次投运不仅是对前期工程成效的评估,更是保障热力系统稳定运作的关键环节。项目经理崔刚明确指出,未来将继续发挥团队优势,确保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河南省的关键民生项目之一,郑州市“西热东送”工程,在全线投入运营后,将向郑州提供2100兆瓦的供热能力,并扩大4667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覆盖范围。此举对于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基建水平,完善供热体系,具有深远影响。各位读者,您认为此类工程对您所在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有哪些启示?欢迎在评论区交流、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