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国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小,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东北地区,随着气温的下降,基层农户的惜售情绪逐渐升温,这种情绪对玉米市场供应格局产生了影响,使得收购价格的下跌趋势明显减缓。而在华北地区,尽管降雨后玉米供应量急剧增加,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价格持续下降。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东北供应现状

目前,东北地区玉米的供应情况相对充裕。本周,气温的显著下降成为一大特征,这一气候条件导致基层农户惜售情绪增强。根据博朗咨询的最新调研,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地区的直接收购活动已基本结束,而“地趴粮”的销售进度仅完成了大约二成。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齐齐哈尔和绥化地区。此外,直属库入市收购的活动有所增加,这为市场提供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黑龙江部分地区农民鉴于气温降低,认为当前销售玉米收益可能不高,因此倾向于保留而非大规模出售。这一惜售心态导致玉米市场供应量看似减少,进而使得玉米收购价格的下跌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华北供应情况

【独家】玉米市场波动,东北惜售、华北下跌背后真相  第1张

华北地区的粮食供应现状令人担忧。随着天气转晴,基层地区的潮粮供应呈现出强劲态势。以河南孟州地区的深加工企业为例,其到货量迅速攀升,同时河北的粮源也大量涌入本地市场。受高水分粮源积压影响,越来越多的粮食流入深加工企业。

华北地区因降雨原因,玉米霉变问题频发。基层售粮者情绪波动较大,大量粮源流入深加工企业,导致这些企业门前粮食供应量回升至高位,进而促使市场价格持续走低。

养殖端需求不足

生猪价格持续下滑,这一现象在需求端引起了显著关注。这导致养殖端的存栏量偏低,同时饲料企业的玉米库存消耗速度减缓。在此背景下,饲料企业在玉米的采购上显得格外谨慎。目前,对于玉米的需求量并未出现明显增长的迹象。

面对当前市场状况,养殖企业对玉米的采购实施严格监管。尤其是那些中型企业,由于猪肉价格下滑导致经济利益受损,他们不得不减少玉米的采购量以降低成本。这一举措导致玉米需求端未能获得足够的推动力。

加工企业策略

加工企业对囤积粮食的意愿普遍不高。多数企业为规避风险,仅进行必要的库存补充。部分企业甚至为了削减成本,提升了粮食收购的标准。尽管如此,仍有部分企业对建立库存持有一定意愿,并非全然消极。

当前,玉米淀粉生产企业呈现出独特状况,这主要得益于加工利润的相对丰厚,激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对玉米原料的需求上升。然而,从整体上看,这种积极影响尚不足以彻底扭转加工企业在玉米采购方面的谨慎立场。

市场走势不确定性

当前,玉米市场波动剧烈。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其持续波动。无论是宏观调控政策,还是气温、市场情绪等变化,均可能对玉米价格走势产生显著影响。

东北地区在11月底将遭遇降雪天气,这一气候现象将扮演关键角色。若降雪过后气温降低,玉米价格有望得到支撑;反之,气温上升将提升玉米霉变的可能性,进而可能使价格进一步下滑。

华北企业后续发展

华北地区加工企业得益于产品利润的稳定,预计将持续维持高开机率。同时,由于2025年春节的日期较早,企业提前备货的需求增加,这一因素将促进采购进程的加速。

目前,华北地区玉米市场的供应问题依然突出,其对企业备货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玉米市场的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关于其价格走势,您有何看法?欢迎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