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时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的骨灰在苏州得以安放,与他的夫人同眠。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李政道先生,这位卓越的华裔物理学家,终于在家乡找到了一份宁静的安息之地。

李政道先生病逝

2024年8月4日,美国旧金山,享誉世界的华裔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离世,享年97岁。这一噩耗给全球物理学界带来了巨大震动,亦引发了全球华人的深切哀思。李政道先生的卓越成就赢得了世人的普遍敬仰。在其漫长的生涯中,他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便是揭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他与杨振宁先生携手荣获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辉煌成就为华人科学界增添了无限光彩。

李政道先生的童年时光在苏州度过。苏州,一座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故乡,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在这里,他踏上了求学之路,并在全球科学领域展露才华。苏州,始终是他心中难以忘怀的起点。

致敬活动举办

11月24日下午,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举行了一场以“格物政道赓续荣光”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旨在缅怀李政道先生。活动吸引了600余名各界人士参与,其中包含李政道先生的长子李中清等亲属代表、众多院士专家、相关部门领导,以及CUSPEA学者、䇹政学者、李政道奖学金获得者、苏州地区部分学校的师生和科技人才代表等。这一庞大的多元参与群体,充分展示了李政道先生在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深远意义。

李政道先生的生平成就,在本次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尊敬。活动期间,众多年轻参与者得以对李先生的生平事迹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这一过程对于激发年轻一代在科学领域持续追求的热情,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应。

事迹展启动

苏州大学成功举行了《东吴荣光—李政道先生事迹展》。此次展览以照片、资料等多元化形式,全面呈现了李政道先生与苏州大学之间的深厚关系及其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李政道先生曾七次回到苏州大学进行学术讲座,这一行为充分彰显了他对母校的深切情感与无尽眷恋。

苏州大学举办的事迹展览,深化了师生对李政道先生的认知。该展览为年轻学子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科学家精神风貌的机会,从而在学术追求和研究旅程中点燃了他们的激情。

物品赠送

苏州向李政道先生的家属赠送了一幅特制的宋锦,锦上绣有李政道先生亲笔题写的“细推物理、何用浮名”。同时,苏州科技馆也展示了李政道先生为该馆亲手书写的字迹。这些行为充分展现了苏州对李政道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感激。

赠送的物品不仅承载着物质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纪念意义。李政道先生的题字和宋锦作品,作为双方深厚友谊的见证,将永久存放在苏州,以此永恒铭记这份珍贵的情谊。

家乡渊源深厚

李子义,李政道的曾祖父,与苏州天赐庄的博习书院有着紧密的联系。该书院后来扩建,成为了苏州大学的前身。在青少年时期,李政道曾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的小学和初中部学习。尽管这些学校经历了多次变迁,但李政道对这片土地始终怀有深厚的情感。

他的少年时光在内心深处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对于家乡的点点滴滴,他都能清晰地回忆起来。无论是1994年重返苏州十中,还是初次见到瑞云峰时的那份温馨,这些场景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推动人才培养

李政道对祖国的贡献尤为突出。1985年,他在苏州成功创立了“李政道奖学金”,该奖学金旨在激励高考成绩优异的高中应届毕业生。1998年,他又增设了“䇹政基金”,该基金惠及众多高校,专注于资助优秀本科生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他始终关注并致力于推动家乡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

这些基金和奖学金的设立,显著促进了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此举使得众多年轻学子得以接触更为优质的教育和研究资源,无疑为他们带来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在缅怀李政道先生之时,我们不禁陷入深思:未来,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李政道先生的科学精神,以持续创新推动各领域的发展?这些故事与事件将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同时,我们热切期盼广大同仁的热情点赞与广泛传播,共同缅怀这位杰出的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