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水利部举办的一场发布会吸引了广泛关注。会上,珠海提升对澳门供水能力及珠江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取得的成果尤为突出,这些成就显著体现了我国水利建设的进展。此外,今冬明春面临的供水挑战亦不容忽视。

珠海对澳门供水能力提升

11月22日,水利部在发布会上宣布,珠海对澳门的供水能力经过工程保障体系的优化,已显著增强。目前,日供水量已提升至70万立方米。这一供应量充分展现了我国对澳门供水安全的高度重视。澳门居民能够享受到如此稳定的用水,得益于相关部门对供水工程的持续改进。这一切成就背后,是众多水利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他们全身心投入工程,确保每一环节的稳定运行。

在供水能力尚未增强之前,澳门的供水状况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然而,随着新供水能力的实现,澳门居民将享受到更为丰富和优质的水资源。那么,这一变化对澳门的整体发展将产生何种积极的推动效应?

珠江流域水质状况

珠江流域的水质状况显著好转。目前,Ⅰ至Ⅲ类水质比例超过91%,国家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更是高达100%。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珠江流域水域治理的显著成效。随着各地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污染源头,并提升了水质。例如,加强对流域周边工厂污水排放的监管等。

珠江流域的水质在以往可能承受了诸多污染挑战,目前所取得的改善令人欣慰。这一水质提升对于广大依赖珠江水源的民众而言,究竟带来了哪些新的影响和意义?

水利部:今冬明春珠江流域天然来水偏少,珠海对澳门供水能力提升至每天 70 万立方米  第1张

本年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度

在22日的发布会上,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对今年珠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工作的实施进展进行了介绍。这项工作对于保障珠江流域的水资源整体供应和生态环境维护具有显著影响。针对不同状况,采用了多样化的调度策略,这些策略均由专家们经过周密研讨后制定。

在以往,面对咸潮等特殊水文现象的侵袭,沿岸用水常常会受到干扰。如今,这项高效合理的调度方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此类影响?

今冬明春西江北江来水预测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在今冬明春的天然来水量将比往年减少约一至三成。这一预测引发了对于可能出现的供水紧张状况的担忧。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确保不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用水。

当类似情形下天然水源减少的情况曾屡次出现,供水等方面便遭遇了挑战。此次,相关部门是否已充分做好应对这些挑战的准备?

西江梯次供水保障的三道防线蓄水情况

截至11月21日,西江梯次供水保障的“三道防线”蓄水状况整体表现良好。其中,“第三道防线”包括西江上游的天生桥一级、光照、龙滩、百色四座重要水库,其有效蓄水量达到169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增加约20%,足以满足枯水期补水需求。“第二道防线”的大藤峡水利枢纽水位接近正常蓄水位,有效蓄水量为13.1亿立方米,并已做好调度准备。“第一道防线”珠海供水水库群的总有效蓄水量为5130万立方米,基本实现了“灌满门前水缸”的目标。每一道防线都起到了关键的防护作用。

那么不同防线之间具体如何协同发挥作用,保障枯水期的用水?

后续期望与公众呼吁

众多水利成就的显现令人感到满意,然而,我们仍需保持对水资源保护与合理使用的警觉。期盼广大公众能够积极参与,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节水行为,抑或是对水资源保护措施执行的监督。同时,相关部门亦需持续强化已有成果,确保水资源得以持续、均衡地发展。

水资源保护成果的取得实属不易,各方普遍关注如何进一步增强水资源保护措施。以下几方面或许值得关注: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二是推广节水技术,三是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广大读者点赞并转发本文,积极参与讨论,共同为水资源保护献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