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被视为民众的“生命线”,却遭遇了不法分子的觊觎。他们通过老年人的医保卡进行骗保,非法获利超过106万元,这一行为令人深感愤慨与痛惜。

宝山区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案件

2021年11月21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举办了一场名为“检护民生”的新闻发布会。在此次会议上,该院披露了一起涉及“收-贩-销”全链条的严重医保诈骗案件。此次发布会成为公众了解医保诈骗问题的重要窗口。据悉,该发布会展示了宝山区检察院在打击医保诈骗犯罪方面的显著成果和坚定决心。自2021年以来,该院对医保诈骗犯罪实施全方位打击,共办理了70起案件,涉及112名犯罪嫌疑人,持续保持了打击医保诈骗犯罪的高压态势。

王某李某的诈骗手段

2021年1月至8月,王某、李某等人涉嫌一宗典型案件,其作案手法极其恶劣。他们以200至400元不等的金额,非法借用他人医保参保者的医保卡,并特意冒充老年人身份。通过虚开发票,他们低价购药后再转手获利。此行为严重损害医保基金,被骗金额累计超过106万元。这种利用老年人信任及医保政策漏洞的行为,对社会公平及医保制度严肃性造成严重影响。

出借医保卡人员情况

在相关案件中,徐某某等人,作为医保卡的出借者,并非完全清白。他们通过借用医保卡,非法骗取了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国家医保基金。这些行为显然违反了相关规定,损害了国家利益。他们本应妥善保管医保卡,遵循医保政策,却因利益驱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因此,他们理应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检察机关认定主从犯

此起重大医疗保险欺诈案件移交至检察机关后,遇到了若干挑战,特别是部分年长医保使用者声称对借卡者身份一无所知。然而,检察官秉持严谨态度,通过详尽调查和综合分析相关人员相识过程等信息,精确判断了借卡者的主观认知。此外,检察官对涉案老年人逐一核算了经济、信用及后果等各方面损失,使他们意识到借用医保卡的行为代价高昂。结果,涉案的59人全部自愿认罪并接受处罚。在全面研究案件事实与证据后,依据犯罪嫌疑人的角色、地位及分工等因素,公正地确定了主犯与从犯。

不同人员的量刑情况

检察机关针对“收、贩、销”环节中的首要分子,依据其犯罪行为的严重性,提出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建议同时缴纳罚金。至于涉案的医保人员,鉴于他们大多年满60岁,受到他人利益诱导,主观恶性较小,参与度低,且获利不多,根据法律被定性为次要犯罪者。对于这些从犯,将给予较轻或减轻的处罚,除非是累犯,一般建议适用缓刑。对于犯罪金额较小的相关人员,将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最终,王某、李某及药品回收者、医院员工等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法院分别判处他们12年至7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同时,55名医保参保人员也被判刑并缴纳罚金。

检察院对医疗机构的行动

在审查案件时,宝山区检察院揭露了涉案医疗机构的多项问题,包括代配药制度执行不力、门诊医师审核不严以及日常管理上的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检察院已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此行动旨在从根本上降低类似案件的发生率。同时,鉴于医保诈骗案中诈骗者的异常活动轨迹、就诊医院及频率等特征,宝山区检察院与区公安分局、医保局合作,建立了“异常人员就医数据模型”。该模型共揭示62条监督线索,并成功追诉了88名嫌疑人。

医保诈骗行为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宝山区人民检察院的处理方式颇受认可。您是否遭遇过与医保相关的违法乱纪现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并对本文进行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