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在郑州成功举办了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这一天,正值世界儿童日,这一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人们热议如何将诗意融入孩子们的心灵,同时,诗教在新时代的探索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论坛聚焦诗教育人
2024年11月20日,郑州迎来了一场盛会——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来自诗词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文化传媒企业的代表们汇聚一堂,共同围绕“诗教育人,启迪少儿心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他们普遍认识到,诗教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以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静为例,她从文学经典的理念出发,对诗教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各地代表们分享了各自独特的诗教见解。在积极互动中,他们致力于探索新时代下诗教推广与发展的新途径,以期让更多儿童能够从诗教中受益。
诗教塑造品性的意义
诗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正如张静所言,依据“诗者,持也,持人情性”的见解,诗歌能够塑造个体的性情与品格。她以《掬水月在手》中描述的华裔少年接受诗教的事例,进一步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位少年在诗教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念。
诗教注重从儿童品性培育入手,其形式丰富多样。诗词不仅可供观赏、聆听,还能吟唱。在多方位的品性培育过程中,通过吟唱诗词的寓教于乐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使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面的道德理念和文化滋养。
诗教多种表现形式
当前,诗教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例如,“西窗烛”应用程序构建了一个集学习、创作于一体的古诗词社区,内容丰富多样。同时,“婷婷唱古文”音频节目以独特的诗歌演唱艺术,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这些做法均以现代手段赋予传统诗词新的生命力。
这些形式的推广,尤其是对孩子们而言,将极大地便利他们接触诗词文化。它不仅避免了机械的背诵,更促使他们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体验,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大有裨益。
唱诗与读诗效果对比
胡维瑾,作为《婷婷诗教》的创始人,进行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实验。实验中,他挑选了200名儿童参与诗歌学习。结果显示,通过唱诗的方式,孩子们仅需6分钟便能背诵一首诗,而采用朗读方式,则需要30分钟。经过6个月的跟踪测试,发现采用朗读背诵的孩子中,有68%的人已经忘记了所学诗歌,相比之下,采用唱歌背诵的孩子则全部成功完成了背诵任务。
唱诗在记忆与理解诗词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这一特点在诗词传承教育领域尤为突出,其效果更为优越。因此,唱诗应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以促进诗教的普及。
胡维瑾现场演绎
本次论坛中,《婷婷诗教》的创始人胡维瑾,作为诗教中国行的发起人,亲自现场进行了诗歌吟唱的展示。这种现场形式的演绎,使得参与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诗歌演唱的魅力。这种演唱方式,更有效地展现了诗歌中的情感与意境。
诗教领域的其他从业者能够借鉴其中的经验。比如,他们可以学习如何提升诗歌传播的感染力。此外,他们还可以探索让诗歌以更多样化的艺术形态融入现代社会的途径,从而被更广泛的公众所接纳。
AI赋能诗教的展望
北京西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瞿章才就诗教的未来发展发表了观点。他提出,AI技术可以助力诗教的发展。例如,将众多历史诗人、书画家等人物转化为“智能体”,使得公众能够与李白、杜甫等历史人物进行“对话”。
若此方法得以实现,将显著提升公众对诗词创作情感的认知深度。此举系诗教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的远见之举,具有前瞻性意义。
各位读者,关于诗歌教育领域的最新尝试,您们有何见解?诚挚邀请您们参与评论与交流。同时,我们也期待您们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