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济青工程自通水以来已走过35载,该工程成就斐然,备受瞩目。在过去的35年里,该工程在供水及生态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表现。同时,山东省持续致力于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以保障胶东地区的用水安全。
工程基本概况
“七五”计划期间,引黄济青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该工程始于滨州市博兴县的打渔张引黄闸,旨在从黄河引水,终点为青岛白沙河水厂,全长约290公里。其设计年调水能力高达1.03亿立方米。该工程旨在满足青岛市及其沿线城市的用水需求,同时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补充。作为一项跨越流域、长距离的调水工程,其完成具有重大意义。引黄济青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等联合调度,构建了“三水四线”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工程的改扩建
2014至2020年间,该工程进入老化阶段,输水效率及能力出现下滑。为此,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该工程显著提升了引黄济青在工程面貌、运行效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性能。这一重要举措对于确保工程持续发挥其效能至关重要。若未进行及时的改扩建,工程可能遭遇效率降低等一系列更为严重的问题。
经济效益突显
自35年前工程启动以来,累计引入水量达132.57亿立方米,其中调引黄河水88.4亿立方米,长江水37.85亿立方米,当地水6.32亿立方米。这些水资源为全省超过44%的GDP提供了必要的支撑。观察调水量的变化,1989年仅0.67亿立方米,而近年来年均调水量已增至6.44亿立方米,是初期的近十倍。这一显著的增长速度表明,该工程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生态效益可观
引黄济青工程在生态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工程自通水以来,累计向地下补充水量超过15亿立方米,有效提升了沿线地下水位,有效遏制了碱水入侵,大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工程中适宜绿化的土地绿化率高达98%以上,这对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化对区域稳定发展和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
社会效益巨大
该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不容忽视。就供水范围而言,其服务区域已从最初的青岛一地,扩展至如今的五市三十二个县市,覆盖受益人口超过2300万。在供水时长方面,自2015年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协同运作以来,年运行天数已超过290天,较通水初期增长了超过300%,众多民众因此获益。此外,项目还助力约85万居民摆脱了苦咸水和高氟水的困扰,为沿线农业提供了超过2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扩大了灌溉面积至330多万亩,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超过8亿公斤。
今年的具体贡献
今年工程成效显著。具体来说,博兴县开展了11次应急抗旱调水工作,累计引入水量超过1600万立方米,为19.68万亩农田提供了灌溉用水保障,有力确保了粮食的稳定产量和增收。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工程对当地农业的强力支撑,并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引黄济青工程自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历经35载。展望未来,其发展轨迹如何?期待各方点赞与分享,并欢迎在评论区热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