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滇金丝猴,作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其保护状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自云南省首个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网络——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建立以来,已过去了五年,该网络在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就同样值得公众的重视。

保护发展历程

自2019年设立至今,该保护网络不断扩展壮大。最初,成员单位仅有13家,现已增至38家。该网络为滇金丝猴的保育提供了稳固的防线。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力量投入到滇金丝猴的保护工作中。在云南,这成为首个专门针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网络,标志着云南地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创新。此举为滇金丝猴的全面保护搭建了系统化的平台,为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促使滇金丝猴的保护措施逐步落实。这一过程从规划阶段开始,逐步展开了一系列保护行动。在此过程中,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模式逐步确立,并在其成长发展的每一步中持续探索与完善。

滇金丝猴数量已增至 3800 余只!保护网络成效显著,你知道吗?  第1张

滇金丝猴基本情况

滇金丝猴的栖息地仅限于滇西北和藏东南的高海拔原始森林地带。在中国,它被誉为“雪山精灵”。这种珍稀的灵长类动物对栖息地有着特殊的要求。它是全球已知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动物,并且是云南省的代表性物种。截至目前,其种群数量已超过3800只,这一增长趋势间接反映了保护措施已初显成效。

滇金丝猴,作为珍稀物种,正遭遇生存危机。高寒环境与栖息地缩减,均对其生存安全构成威胁。随着公众环保意识与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滇金丝猴已成为保护工作的焦点,这一趋势不可避免。

平台建设成果

“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巡护员管理平台”APP(保护地版)的成功研发,成为一项显著成果。这一应用的推出,标志着滇金丝猴保护与管理正式进入数字化时代。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保护与管理的效率。

该平台的问世显著提升了保护人员对滇金丝猴巡护和管理的便捷性。平台具备记录滇金丝猴活动轨迹等关键信息的能力。此功能促使保护工作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实现了对每只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状况的精确跟踪。

滇金丝猴数量已增至 3800 余只!保护网络成效显著,你知道吗?  第2张

栖息地管理成果

在过去五年中,该网络在栖息地管理方面实现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公益资金投入方面,总计投入超1800万元,这一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建设6个公益保护地。这一举措显著拓宽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范围,其覆盖区域从云南省南部的云龙天池延伸至北部的德钦地区。

此外,公益资金投入超过6600万元,用于造林工程,涉及面积达2.96万亩。这一行动对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内众多物种至关重要,显著提升了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该举措也促进了滇金丝猴、蜂猴、倭蜂猴以及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修复工作。

小额增款项目支持

两期小额增款项目意义重大,共资助了14个保护项目。这些项目与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紧密相连。每一笔小额增款均得到合理使用,如同细水汇流成海,为整体保护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滇金丝猴保护项目均针对其栖息地的具体状况进行细致设计和启动。在这些小型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发现并弥补之前可能忽视的保护空白,进而对现有的保护体系进行补充与优化。

荣誉与未来展望

网络保护所取得的成果显著且明显。将7月15日定为“金丝猴日”,此日期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被收录,并被纳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同时,该日期也被正式纳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

滇金丝猴的保护工作仍面临重大挑战,计划在全区域建立一个参与度更高、运行更高效的协作机制。截至目前,我们在保护滇金丝猴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新的挑战接连出现。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亦能对滇金丝猴的保护作出贡献,值得深思。诚挚邀请读者点赞并转发本文,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