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工人心中,持续成长与突破是他们的梦想。罗浩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他将每一场比赛视为自我提升的良机。他的经历,无疑是一段引人注目的逆袭历程,值得关注。

早期参赛经历

2017年,罗浩首次参与了中国中铁首届员工职业技能大赛。当时身为劳务派遣工的他,经验尚浅。赛事中竞争激烈,罗浩虽感压力,却表现出色,荣获团体第二、个人赛总分第六、个人赛青年组第四的佳绩。凭借这些卓越表现,他荣获“中国中铁技术能手”及“中国中铁青年岗位技术标兵”称号,为他的逆袭之路敞开了大门。同年,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这些卓越成绩,罗浩成功晋升为中铁七局正式员工,这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预示着他将有更多机会参与核心项目。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盾构项目决赛中,他遭遇的挑战愈发严峻。然而,罗浩并未选择放弃,与队友并肩作战,最终实现了团体第三名的辉煌成绩,创造了历史最佳。此外,他个人亦荣获“中国中铁技术能手”及“中国中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两项称号,不断在成长的道路上实现自我突破。

从劳务派遣工到领域竞赛佼佼者,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1张

第一次“振兴杯”参赛

在“振兴杯”的初次亮相,罗浩遭遇了一场与他以往参赛截然不同的全新赛事。面对这场新挑战,他未能充分达成比赛设定的目标。那时,他的经验尚显不足,这场赛事的难度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尽管如此,他没有气馁,而是将此次经历视为个人成长的基石,开始反思自身的不足,并针对性地加强自身技能。

随着时间推移,当他重返更高难度、竞争更为激烈的赛事时,他明显感受到了自身显著的成长。这种进步,正是他不懈积累的果实。每一次的挫折与挑战,都转化为了他成长的强大动力。

从劳务派遣工到领域竞赛佼佼者,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2张

竞赛对他的影响

罗浩参与各类技能竞赛,不仅赢得了荣誉,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每一次参赛,都如同一场高强度的培训,为他提供了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新机遇与动力。毕业后,忙碌的工作让他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渐变得模糊,但通过这些竞赛及后续培训,他得以重新拾起那些珍贵的理论知识。在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犹如明灯般照亮了他的前行道路,赋予他更多的动力与信心。

最为重要的是,他萌生了创新的思维。参与技能竞赛仿佛播下了创新的种子,这颗种子在他心中逐渐生根发芽。他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工作模式,而是开始探索提升效率、节约资源等创新性的思考路径。

工作中的创新贡献

罗浩,拥有9年工作经验,带着竞赛中的创新思维重返岗位。2019年,公司遭遇两台2008年购置的盾构机即将达到使用年限,且部分功能无法满足施工需求的问题。面对压力,罗浩运用专业技能,领导团队开展研究。他与同事共同制定升级改造方案,成功以低成本、低能源消耗的方式延长了盾构机的使用寿命。原本闲置的旧盾构机重新焕发活力,恢复正常使用。这一科研成果具有重大意义,经中铁七局集团评审小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于2021年荣获中铁七局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他在调试任务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与团队共同努力,确保了任务的按时完成。与雇佣外部厂家人员相比,此举为公司节省了40余万元,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从劳务派遣工到领域竞赛佼佼者,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3张

近期赛事成果

今年8月,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工比赛备受关注。赛事中,18家单位共派出72名选手参赛。罗浩已非昔日那个稚嫩紧张的新手。经过多年磨砺与积累,他已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他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地站在赛场。本次赛事中,他与团队表现卓越,荣获团体第一,个人亦夺魁,刷新了中铁七局同类比赛的最佳纪录。此刻,他的辛勤与坚持获得了最丰硕的回报。

身份转变的感悟

罗浩从一名普通的劳务派遣工人,历经蜕变,现已成为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的盾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这一转变源于他不懈的学习、面对挑战和不断自我超越的努力。他深知,从工人成长为“工匠”的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培育与同事们的支持。带着感恩之情,他为自己身为产业工人而感到无比自豪。面对未来,他怀揣希望与责任,继续前行。这一转变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为众多产业工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在诸多不利因素环绕的环境中,如何保持成长,您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欢迎留言、点赞并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