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义乌中欧班列迎来了十周年纪念日,这一重要时刻以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驶向马德里为标志。此次事件亮点纷呈,自十年来义乌中欧班列在对外贸易领域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紧密的贸易关系,同时也凸显了县级市义乌在国际物流领域中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义乌中欧班列的基本情况

11月18日,上午10点左右,从义乌西站发车,一列装载着110个标准箱货物的中欧班列驶向西班牙马德里。货物种类丰富,包括日用品、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等。自开行以来,义乌中欧班列已累计运行超过6700趟,发送货物超过67万个标准箱。这一连串数字充分证明了其在货物运输量上的显著成就。同时,这也彰显了它在义乌“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运力保障作用。

在全国的地位

十年累计开行逾 6700 列!义乌中欧班列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重要运力支撑  第1张

义乌中欧班列在开行量、重箱率、回程率等关键指标上均位居全国中欧班列前列。这一成就尤为引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全国唯一由县级市开行的中欧班列。在众多大城市及班列的激烈竞争中,义乌班列脱颖而出,这一现象充分展示了义乌不仅商业贸易活跃,而且拥有高效、高品质的物流运作体系。这一现象让人们认识到,县级城市在拓展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辐射范围与线路覆盖

义乌中欧班列的辐射区域已覆盖超过50个亚欧国家及地区,通达160多个城市。其中,中欧线、中俄线和中亚线三大主要线路实现了全面覆盖。这一广泛的覆盖范围极大地推动了义乌与各地之间的贸易交流,为义乌小商品提供了更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同时也为外国商品进入中国提供了稳定的通道。以西班牙马德里为例,相距1.3万公里的地方,商人能够便捷地利用这一运输网络,将特色商品运输至或从义乌运出。

出口货源结构转型

自运营初期至今,义乌中欧班列的出口货源构成经历了显著演变。起初,主要以小商品、日常用品、五金工具为主力,而现在,正逐步向汽车零部件、智能家电、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转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产品从义乌装载发往欧洲,这一现象揭示了义乌产业升级和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义乌已不再局限于销售简单的日用小商品,而是具备了向国际市场输出更高科技、更具价值工业制品的能力。

回程班列比率提升

2014年,义乌中欧班列的回程班列比例仅为10%,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这一比例已上升至60.3%。这一显著提升,表明每10个班列中,就有6个是回程的。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进口货物涌入中国。据海关数据,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义乌市进口总额达到5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众多如欧洲的美容化妆品、洗护用品、红酒、食品以及厨具等商品,通过班列运回,走进了千家万户,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市场的消费品类。

义乌中欧班列的未来展望

在过去十年里,义乌中欧班列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版图的持续演变,贸易需求正变得更加多元。在此背景下,义乌中欧班列如何在现有成就上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和进步?如何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新型货物运输?如何提升运输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期待广大读者点赞、分享此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分享您对义乌中欧班列未来发展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