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建设领域传出一则重大新闻。11月17日中午12时,被誉为浦西第一高楼的北外滩91街坊项目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近4万立方米混凝土底板的一体化浇筑,主塔部分的大底板浇筑也圆满完成。这一成就犹如黑暗中的指路明灯,照亮了整个项目建设的前行之路。
北外滩91街坊项目基本情况
上海北外滩91街坊项目规划高度高达480米,将跻身浦西地区最高建筑之列。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度上,更在于它将成为北外滩的新地标。该项目的99层主楼并非孤立,其土建支撑体系包括近4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底板和655根主楼桩基。这些结构共同承担着主楼巨大的负载。这就像一套精密的机械,各部件需精确配合才能正常运行,任何差错都不可容忍。
北外滩91街坊项目的建设工期紧迫,工作负担沉重。此外,与常规项目不同,该项目遭遇了高标准的要求。每一项数据与计划均需精确评估,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未来安全性和标志性地位。
施工难点及应对之策
项目施工过程并非易事。其中,一个显著的挑战在于基坑与地铁12号线运营区间相邻,这情形宛如在虎口拔牙,极具风险。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将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围护结构的影响降到最低,他们精心策划了基坑开挖的整个流程,策划细致到将施工步骤细化至每小时。
针对变形控制这一难题,例如单一基坑变形的主动控制措施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变形控制失效的概率较高,且成本高昂。面对这一挑战,北外滩91街坊项目采取了分块施工的策略,将工程划分为20个施工区块。在支撑围檩浇筑完成后,项目安装了伺服系统,并按顺序进行加载。此外,项目还严格规定了距离地铁50米保护区域的完工时间限制,分别在24小时和48小时内完成,从而有效控制了基坑开挖面以上围护体系的横向位移。
新科技保障地铁安全
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确保地铁安全方面,该项目开创性地引入了CSM技术与超深隔离桩相结合的创新方案。其中,隔离桩直径达到了1.2米,孔深更是达到了113米,这一深度在房建领域的钻孔灌注桩中堪称之最。
此外,基于现有技术,项目实施了微扰动跟踪注浆加固技术,对地下围护结构进行了二次加固。这些加固措施宛如为地铁增添了一层层的防护装甲,全面保障了地铁运行的绝对安全。
智慧工地平台应用
北外滩91街坊项目的智慧工地平台成为一大显著特色。该平台立足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围绕“人、机、料、法、环、测”等生产要素展开。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设计、技术、工程、质量、安全、党建以及绿色低碳等七个管理领域,并由此构建了18个子模块。
该平台具备展示工地现场各组成部分状况及核心数据的职能,同时能对数据进行多角度的感知分析。借助此平台,施工现场有效解决了因多方参数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为项目施工构筑了一道稳固的技术防护屏障。
混凝土整平阶段的智慧型施工
在混凝土整平工序中,项目采用了双自由度自适应系统。该系统与地面整平机器人及地面抹光机器人共同协作,执行底板混凝土的施工任务。借助GNSS导航系统,机器人能够自主规划整平和抹光的路径。
这种智能化施工方法相当复杂,它不仅实现了全自动无人操作,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这相当于为工人们聘请了一支既不怕辛劳又精确无误的机械团队。
项目展望与互动
北外滩91街坊项目实现了关键进展。主塔部分的大底板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如同乘风破浪的巨轮,正式起航。然而,后续的航程依旧充满挑战,包括确保工程进度按计划进行、维护施工各环节的品质等。
读者们,请思考一个问题:北外滩91街坊项目落成后,将如何影响上海的城市风貌和经济发展?期待各位读者踊跃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