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众多未足月的小生命提前踏足人间,成为所谓的“早产儿”。在11月17日这个被定为世界早产儿日的特殊日子里,山西省儿童医院(即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中,又上演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新生儿重症科的特殊环境

山西省儿童医院特设新生儿重症科室,专门服务于危重病患新生儿。患者进入病房前需更换隔离服,并穿戴鞋套。病房内,窗帘紧闭,光线温和,暖箱排列有序,一旁配备有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为减少强光和仪器噪音,医护人员动作轻柔,确保环境安静。精心营造的这一环境旨在为早产儿营造类似子宫的氛围,确保其舒适度。这一特殊环境的设置,基于早产儿的特殊需求和特点,体现了医院在硬件设施上的精心准备和对早产儿专业救治的坚定承诺。

观察病房内婴儿的状况,便可明显感知病情的严重性。婴儿紧闭双眼,肌肤异常薄弱,几乎能透过,且身上连接着多种监护设备和留置管。这些幼小的生命需在特殊环境中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与救治机会。

高比例的早产儿救治

山西省该科室负责接收全省范围内的危重症新生儿,其中超过八成是早产儿。在这些早产儿中,胎龄不足28周的超早产儿和出生体重低于1公斤的超低体重儿占据了相当比例。这一数据揭示了山西省早产儿数量的庞大,同时也显示出该科室作为救治早产儿关键阵地的地位。这里曾成功救治过胎龄仅为23周、出生体重仅510克的早产儿,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救治工作的艰巨性,也彰显了医护团队卓越的医术水平。

早产儿生命垂危,医生护士如何用专业和爱心创造奇迹?  第1张

医院科室在应对众多早产儿病例时,需投入更多救治精力。其背后,是医护人员辛勤汗水与无私奉献的叠加。每个早产儿的生命,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盼,科室肩负着众多家庭的期待。

精细如绣花的救治过程

冀湧主任比喻重症新生儿的救治工作如同精细的金线绣花。在救治过程中,操作之精细令人惊叹。新生儿一出生,便需进行脐动静脉置管,这在细如发丝的血管上操作,对医生的技巧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对患儿生命造成威胁。此外,医生还需根据宝宝的体重和化验指标的变化,精确计算输入液体的数值,这一过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需要20分钟。这些精确的计算,正是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医生需将呼吸机调整至患儿最佳状态,这一过程需在病床旁持续站立一至两小时。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确把握至关重要,丝毫不得懈怠。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医生的耐心与细致至关重要,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直接关联着患儿生命的未来。

护士的精心护理

郭小芳护士在进行日常护理时,手法温柔细致,无论是为婴儿擦拭身体还是更换尿布,每次接触前都会严格进行手部消毒。每位护士需照看3至4名婴儿,从早到晚几乎未曾间断。副护士长姜敏指出,除了日常护理,护士还需密切关注患儿状况,以便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在工作中,护士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专注,不容许有任何疏忽。

护士们怀揣着同样的爱心,为婴儿们挑选昵称。这些昵称不仅是她们关爱之情的表现,更赋予了宝宝们额外的温馨与家庭感。

医护的成就感来源

早产儿生命垂危,医生护士如何用专业和爱心创造奇迹?  第2张

冀湥主任表示,每当有婴儿健康出院,将他们安全地交还给家庭,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成就感。医护人员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人,这种幸福感是他们坚守岗位的强大动力。每一位顺利出院的婴儿背后,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默默奉献和辛勤努力。这份成就感促使他们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职业道路上持续奋进。

早产儿救治的意义

早产儿群体承受着更高的健康风险,家庭因此常常笼罩在忧虑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新生儿重症科所付出的努力显得尤为关键。这一举措,在社会层面上,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与体现。每一个被成功救治并健康出院的早产儿,都无疑是对我国医疗水平的一次有力肯定。

社会大众在早产儿救治方面能有何作为?敬请各位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