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诈骗手法花样翻新。特别是某类令人震惊的骗贷行为备受关注:犯罪团伙通过虚构身份证明和银行流水,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伪装成还款能力良好者,从而骗取融资租赁公司或银行的资金支持,此行为已对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包装猪仔骗贷流程
据调查,诈骗集团针对李某这类征信记录空白却无还款能力的个体,将其称作“猪仔”或“白户”,作为债务承担者。他们诱骗这些人,声称即便资质不足,也能通过购车、购房贷款解决,并承诺贷款所得无需偿还,但中介需分得一半。随后,诈骗团伙利用这些人的身份进行购车贷款,其中身份证件和伪造的优质征信记录成为作案工具。这些诈骗手法均系精心策划。
包装更为精致,借款机构甚至愿意出资协助“猪仔”考取驾照,以此向审核部门展示借款人的实际用车需求,进而提升贷款审批的通过概率。这一连串的措施旨在确保那些原本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能够在贷款机构顺利获得贷款。
拉拢借款机构内部人员
诈骗团伙为确保贷款诈骗流程的顺利进行,运用特定策略。他们通过宴请、娱乐、送礼等手段笼络借款机构内部人员,将其转化为“渠道商”,由这些“渠道商”实时提供放款政策信息。此环节在诈骗流程中至关重要,使诈骗团伙能更精确地掌握借款机构的放款标准,从而提升诈骗成功率。
“渠道商”作为内应存在,使得诈骗团伙在将“猪仔”包装完毕后,能够借助“渠道商”的名义向贷款机构提交贷款申请。这一现象表明,该骗贷产业链条紧密相连,操作手法极其狡猾。
贷款后的转手售卖
贷款审批一旦通过,诈骗团伙中的各成员,包括所谓的“操盘手”、“猪仔中介”、“渠道商”和“金主”等,便开始实施诈骗。其中,“金主”负责为购车首付提供资金,并收取高额利息。随后,他们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发布车辆信息,以“准新车”的名义,以低于4S店两三万元的价格,在二手车市场寻找买家。通过此手段,他们迅速将用骗来的贷款购买的车辆转换为现金。
此环节是他们骗贷策略中的关键步骤,他们通过看似正规的二手车买卖,将骗取的贷款资金转化为现金,进而实现非法获利的目标。
骗贷的多种形式
该团伙采用的骗贷手法并非单一,他们长期操纵所谓的“猪仔”,不断向多家借款机构实施诈骗,手段包括房贷、车贷、装修贷、企业运营贷款以及信用贷款等。与一般骗贷团伙相比,他们的操作更为复杂,堪称“升级版”。通过这种广泛的骗贷手段,他们对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威胁。若不予以整治,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金融风险。
该骗贷手段涉及众多贷款种类,其行为如同金融领域的蛀虫,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所有涉及的贷款领域。
借款机构的应对难题
借款机构正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此类骗贷事件。部分机构在放贷后,会密切关注抵押流程,并定期核实车辆所有权,确保车辆处于其监管之下。尽管如此,它们也遭遇了诸多挑战。例如,诈骗团伙为规避借款机构对车辆合格证和购车发票的保管,往往会伪造相关证明。这给借款机构在防范骗贷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互联网金融与数据伪造技术的进步使得虚假信息的生成变得更加简单,这增加了借款机构对借款人信息真实性的审核难度。信用审核体系因此遭遇了新的挑战。这些因素共同为金融安全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背债人的主观故意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所谓的“背债人”并非完全无辜,他们存在一定的主观故意。在诈骗团伙的操控下,他们在向借款机构借款时,会尽力索要更多资金。他们明知道自己行为不端,但为了利益,仍与“操盘手”合作,提交虚假资料。这种现象揭示了骗贷行为并非仅由诈骗团伙一方造成,部分背债人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
在此,我们向广大读者提问:面对当前复杂的骗贷问题,借款机构应如何实施更有效的预防策略?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评论,并对本文点赞及转发,以提高公众对骗贷行为危害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