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海市发改委与交通委联合发布了一则备受瞩目的通知。该通知对市域线票价机制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不同速度线路的差异化收费标准以及起乘价格等具体细节。这些规定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出行成本,因此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起乘价和基准费率确定
11月15日,上海公布了一则通知,其中规定市域线起始票价为4元。通知指出,根据市域线设计时速的不同,实施了每人公里基准费率的差异化调整。对于时速达到16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收费标准为每公里0.45元;对于时速低于160公里的线路,收费标准为每公里0.37元。此规定为市域线票价计算提供了基础规则。目前,正在建设的崇明线(设计时速120公里)和机场联络线(设计时速160公里)等线路,将依照这一标准执行相应的收费标准。
一旦票价机制得以确立,运营方将能够便捷地计算成本并制定票价。同时,市民在规划出行时,也将清楚地了解乘坐公共交通的大致费用。展望未来,市民在挑选不同速度的市域线路时,将具备对成本进行预估的能力。
票价计算方式
根据通知中的规定,市域线乘客的票价计算方式如下:票价按每公里的费用乘以乘客实际所乘的里程计算。计费以元为单位,对于尾数的处理规则已明确:当尾数金额不超过0.5元时,将直接舍去;若尾数金额超过0.5元,则需向上进位至1元。整个票价计算流程简单明了。
该算法能够针对达到特定里程的乘客,准确计算其应付费用。这一基于数据的票价计算方式显著减少了票价争议的发生。在完善轨道交通票价体系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收费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区分时速的原因
以160公里作为费率划分的界限,这一标准主要依据其作为区分市域铁路与轨道快线的关键性标志。上海市域线包括市域铁路和轨道快线两种类型。这两种线路在运行速度上有所区别,而速度的差异又直接决定了建设与运营的成本。
机场联络线作为市域铁路的一部分,其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60公里/小时。依据这一速度标准,线路被划分为不同类别,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收费标准。这一决策是在全面考量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区分方式有助于突出各线路在运营和其他方面的不同特点。
线路情况
上海市正同步推进多条市域线建设,据规划,到2028年底,预计将有五条市域线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中,机场联络线预计最早将在2024年底完工。这一进展对上海交通网络布局的优化具有显著作用。
崇明线目前正处在建设之中,它被划分为轨道快线。与此同时,机场联络线、南汇支线、嘉闵线和示范区线均被划入市域铁路范畴。这些线路的竣工将显著提升上海的交通体系,极大地方便区域间的人员往来。
票价方案的确定过程
今年八月,市域铁路的票价调整方案正式公布,该方案包含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现行的单一费率制度,其中每人每公里的基准费用设定为0.45元。这一方案在充分考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市民的支付水平以及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多方面因素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在市域线路中,运行速度达到16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乘客的平均乘车里程普遍不超过40公里。在此背景下,采用该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票务成本,同时计算过程也相对简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市域铁路最终决定采纳方案一。
票价的调整与信息公布
根据《通知》的相关规定,市发改委与市交通委联合制定了票价基准。同时,申通地铁集团享有调整票价、实施优惠政策的权利。另外,还需对计费方式等进行及时优化和调整。
申通地铁集团须在上海地铁的官方网页以及其他相关平台,公布市域线车票种类及收费模式等详尽信息。在每条线路正式启用之前,官方网站需提前发布站间票价表,并在车站的公告栏中展示票价信息。以机场联络线为例,市民在开通前即可查看到该线路的详细票价。
上海目前实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度,各界如何看待?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同时欢迎点赞和分享本篇文章。